「讓宣教成為生活方式!」安平牧師呼籲教會善用新媒體

2017 七月 18日, 星期二 3:48

美國普世佳音新媒體傳播機構執行主任安平牧師呼籲教會利用新媒體宣教 (圖:來自網絡)
普世佳音新媒體傳播機構執行主任安平牧師呼籲教會利用新媒體宣教 (圖:來自網絡)

普世佳音新媒體傳播機構執行主任安平牧師發表文章《跨教會應用新媒體》,認為新媒體帶給華人教會新的宣教契機,呼籲基督徒把握時代特點,利用新媒體再掀宣教熱潮。

「傳播」是媒體的特徵和目的,與教會傳播教導福音的任務相互吻合。但是華人教會面對媒體特別是新媒體宣教事工的態度,一直不甚積極,呈現三種態度:第一種是認為媒體宣教弊大於利的保守派;第二種是工具派,認為媒體作為一種工具,實則是中性的,其好壞要看使用者以及使用目的;第三種則是辯證派,認為媒體利弊兼具,任意一方都不是主流性質。他指出,正是以上認知上的誤解和不足,造成華人教會的新媒體宣教事工遲遲不如人意。

對此,安平牧師希望教會能正確看待新媒體,並認識到它給宣教帶來的極大方便之處。

Like Us on Facebook

「沒錢沒人」不再是阻礙

他指出,新媒體時代「沒錢沒人」不再成為宣教極大的阻礙。傳統媒體的運營需要相應的專業技術人才,設備成本也較高,因而很多教會和信徒並不能加以利用,但是新媒體的使用則非常簡單,以設備來講,通常一部人手必備的4G聯網手機即可,比如利用2016年最火的手機「直播」形式就能將教會最珍貴的教牧課程傳播給所有網絡使用者,因此安平牧師提醒,新媒體可以成為「教會最容易開展的一項事工」。

其次,他指出:「新媒體事工並非可有可無的選項。」在新媒體時代,「人人即媒體,萬物即媒體」,在這個意義上,「基督徒即媒體,教會即媒體」 。他認為,「教會是最大的媒體機構」,是信息本身,更是基督福音信息的傳播載體,因而教會的新媒體使用不應該只是一個事工,而應該體現在教會崇拜、團契、探訪、慈惠等各項事工裡。

讓宣教成為生活方式

同時,安平牧師認為,「新媒體使每個信徒都可以成為宣教士。」社交媒體是新媒體的一大平台,每個基督徒的一舉一動都可以通過這個平台真實地傳播福音文化;同時,它也極大地便捷了基督徒與陌生人的交流渠道。他用約翰·衛斯理「這世界乃是我的牧場」這句話來鼓勵所有的基督徒,讓朋友圈成為自己的牧場,讓「宣教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新媒體的應用使基督教傳播擴展到更大的公共空間」,安平牧師在文章接著說道,一方面新媒體激發了教會的公共性,使教會可以在公共空間有更多的話語權和影響力;同時教會內部事務向著社會也變得更加透明,成為被評論的對象。他提醒教會要利用好這個雙刃劍,積極做好教會公關,「探索新媒體時代與社會的對話與溝通模式」,務必把握對公共事務的話語權,擴大積極正面的影響力,避免異端趁虛而入,敗壞基督教形象和社會觀感;也要引導信徒正確地與社會溝通,分享和見證信仰。

新媒體稀釋公信力媒體影響力

 安平牧師也同時指出新媒體給教會和基督教傳播帶來的一些挑戰。首先,新媒體挾裹大量信息,良莠不齊,垃圾信息的吸取降低了受眾對優質信息的汲取,在這個意義上,「新媒體稀釋了有公信力的媒體機構的影響力」;其次,自媒體缺乏審核和校正環節,當讀者的打賞成為信息最大的經濟效益,自媒體作者很容易因取悅讀者而放棄質量或事實;「新媒體也帶來同溫層效應,重感受輕反思,重立場而輕事實」;雖然交流和溝通更加便捷,但是當作者因為神學理念或者政治立場不同在新媒體上交流時,則很容易引起混亂和紛爭,以至於傷害彼此及共同的信仰。

牧師在文中點明,新媒體的特質正是第四次工業革命帶來的特質:「顛覆」,對「傳統的、實質性的、權威型組織結構」的顛覆,而教會首當其衝。對此安平牧師鼓勵教會要適應時代需要,對教會和宣教的「傳統觀念、思維方式和治理模式」進行調整;在本土化神學、思想和文化尚未成熟的情況下,要利用新媒體進行整合;同時聯合是第一要務,「教會與專業機構、與意見領袖和信徒,以及與其他地方教會需要緊密的聯合,形成矩陣,方能有效地發揮影響力,」中小型教會更是如此,要積極「聯合有共同異象的教會一起應用新媒體。」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