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對現今一代擔當重要一環。香港信愛慈善基金會籌備「 品格家庭微電影專輯計劃」,蒐集了不同家庭的故事、鍛鍊孩子成長的經過等,以「好家人」、「好相處」、「好榜樣」的題材,製作成10至15分鐘的專題微電影,並於11月15日該會五週年成立慶典中發佈。當日邀得該會永遠榮譽顧問、香港社會服務聯會主席陳智思GBS太平紳士擔任論壇嘉賓,並與該會創辦人之一余德淳博士暢談關家庭品格教育的話題。
Like Us on Facebook
發佈會由培生學校學生的獻唱揭開序幕。《橋》讚頌父母對子女付上無比的愛、循循善誘的教導;另一首《野地裡的百合花》表達天父對幼苗的愛護、野地的花也看顧。以歌曲表達積極面對人生、對社區關懷的心聲。
大會播放兩套攝製完成的微電影《時間神秘失竊案》及《贏在起跑後》,發放品格家庭教育重要信息——相信有愛就有奇蹟。父母與校方予以鼓勵,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培育出自律、自信、自主的優良性格,發揮更大的才能。大會主持透露,《贏在起跑後》主角女孩為拍攝電影其中一幕的籃球成功射籃,得父母打氣,持續練習兩小時至完成,活出電影情節。
座談會中,陳智思指出作為父母當然期望子女成才,但非以責罵、批評催谷的方式,而是要因材施教。他以自己成長的經歷為例,他小學就讀名校,成績排行「倒數第一第二」,升中派位不能升讀原校。但到了另一所學校,成績反而排行前位,班主任更選他做班長,但並非因成績優良,而是因他個子高大,有力氣幫忙搬抬。陳智思表示,父母師長若發掘出孩子優點,孩子便能好好發揮。
余德淳觀察到,現時無論家長與孩子,抗逆能力似乎比上一代較低。陳智思則認為現今孩子多用網絡工具,例如 facebook、whatsapp,將自己做到的放在網上,別人給他「讚」(like),他就覺得自己有用,沒有收到就好像自己沒有價值一樣。這樣就給了自己無形的壓力。
余德淳認同每一個人都有用處,父母不要讓孩子看到自己比別人差,反而要讓他看到自己是自己人生的主角,有了自信心,便會自發的跑下去,最終贏在終點線上。
培生學生輔導員徐瑛瑛姑娘輔導學生多年,發覺到其實家長比孩子的壓力還要大,家長強加要求於孩子身上,曾有孩子緊張至發惡夢、扯脫頭髮、害怕一個人在家等。接受輔導後,家長與孩子增進了解,孩子的情緒得以緩和。因此鼓勵家長帶孩子看基金會製作的微電影,多了解他們的心靈世界。會後徐瑛瑛姑娘對本報透露子女一般只會向父母告訴能夠做到的事情,恐怕被父母怪責,所以父母要與子女心靈靠近,孩子得到安全感,就會將心事、失落告訴父母,壓力自然減輕,幫助孩子培育品格是漫長的道路,需要互相配合支持願意承擔才達致成功。
香港信愛慈善基金會由基督徒EQ專家余德淳博士、企業家胡劍江創辦,目的是教導學生如何培養品格,發展道德判斷能力,付諸實行,成為一個對自己、家庭、社會、國家承擔責任的人。「 品格家庭微電影專輯」 計劃為其中一個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