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語詩歌沒落?李浩賢:教會應讓年輕人創作自己心聲

2017 十二月 11日, 星期一 23:27

「音樂媒體x新媒體教會」李浩賢先生分享廣東話詩歌面臨的挑戰(圖:敬拜風facebook)
「音樂媒體x新媒體教會」李浩賢分享廣東話詩歌面臨的挑戰。(圖: 敬拜風facebook)

「音樂媒體x新媒體教會」互聯網世代論壇於11月27日在香港伯特利教會恩光堂舉行。是次論壇由Jesus Online網絡媒體宣教基地、敬拜風Worship Cyclone、CantonHymn 詩歌粵語翻譯及堂會創作網絡和 Media4Christ Ministry舉辦。是次論壇探討敬拜及音樂創作與新媒體教會之間的關係與互動,剖析更多香港新媒體發展的有效策略。

CantonHymn恢復粵語詩歌敬拜文化運動召集人李浩賢以主題「母語敬拜沒落?香港教會詩歌創作權柄的恢復」分析了環球詩歌創作人的現況,深入探討目前粵語詩歌面對的挑戰。

李浩賢指2000年是詩歌發展最蓬勃的時期,之後便走下坡。他問在場聽眾:「從2004到2013年間,你能想起一首教會經常唱的歌嗎?」他一語道破粵語詩歌面對的難題:「當時粵語詩歌受著四面夾擊,包括歐美、台灣、新加坡和韓國,廣東話詩歌經常被視為不入流或次一等。」

外語或翻譯詩歌拉遠信仰及文化關係

Like Us on Facebook

李浩賢帶出另一個發人深思的問題:「作曲者與用者的關係是甚麼?」

他說,詩歌是文化的載體,詩歌創作是讓信或未信的人聽到福音,因此詩歌應發揮本身的作用。他又指出,近年香港的教會都是採用大量普通話的詩歌,拉遠了信仰和我們的文化。如果香港的教會一直把詩歌創作的工作「外判」,即是只引用海外和本地音樂機構的外來詩歌, 由並非由香港的教會詩歌用家去創作,詩歌創作的意義就被扭曲了。

提拔年輕人 採用本地創作詩歌

李浩賢說,詩歌創作是非常有力和「落地」的工具,而且是由年輕人發聲,但是不少人輕看詩歌創作。他表示,年輕人以用家身份創作歌曲,他們才最明白新一代的人,對信仰或詩歌內容有甚麼需要。可是年輕人一直沒有機會發聲。

環顧世界各地敬拜樂團分為兩類:一種由教會支持;另一種由機構支持,當中由教會支持的佔大多數。 他認為在香港單憑機構和創作人很難推展詩歌,所以教會可以發揮很大的作用,例如提拔年輕人,由上(教會)而下(機構或創作人),提供機會採用本地年輕人的創作。

創作人好像宣教士,透過本地創作的詩歌傳揚福音,因此,李浩賢冀望香港能成為一個「自給自足的農夫」,教會在背後支持年輕人創作詩歌,提供平台甚至資金,透過粵語詩歌傳揚主的佳音。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