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華人牧者及基督教領袖張慕皚牧師 (Rev.James M. Cheung) 於2017年11月22日下午安息主懷,享年76歲。其生前服事的教會與機構相繼為他舉行安息禮拜。張牧師致力推動神學教育,任建道神學院院長達25年之久;同時出任九龍城浸信會牧師達22年,他忠心事主,按著正意分解聖經,在教牧同工眼中,一生活出上帝僕人的樣式。
張慕皚牧師回歸天家,卻留下美好榜樣在人間。若要更多了解他的生平、事奉的歷程及如何領受神的恩典,在《承先啟後》「人物專訪集」(港九培靈研經會,2017年8月)其中一章記載他的口述訪問,可作為一點註腳。
中學畢業已蒙召做傳道人
據《承先啟後》描述,張牧師在1941年生於香港,正值抗日戰爭時期,家住中環安蘭街。出世不久,便走難到中國,父親在汕頭工作。大概 1949、50 年因著大陸改變政權舉家回港。小學就讀加士居道的循道小學,中學轉讀九龍華仁。畢業後赴加拿大讀書,本想入讀沙省大學(University of Saskatchewan),經過雷城(Regina)時在聖經學院借宿一晚,早上起床時有一位西人拍門,是包忠傑牧師(Rev.Paul H.Bartel)鼓勵他留下,他因而在雷城讀書,有一段時間住在宣道會的聖經學院的宿舍,更開始與宣道會神學院建立關係。
Like Us on Facebook
其實在中學畢業時,他已蒙召做傳道人,後來神的催促和帶領入讀三一神學院,後在西南浸信會神學院獲博士學位,主修基督教倫理學。並在建道神學院任教,及承接岳父張有光牧師牧職,擔任九龍城浸信會主任牧師,擔任兩職直至退休。
張牧師被問及為何不在留在加拿大教神學。張牧師有感而發:「西方的人才多,神學院很容易找到人取代我的職位,但香港、東南亞的神學水平較低,我感覺神準備我回來......但無論華人教會、西方教會,教倫理學的老師都不多。」
籌款工作經歷不少恩典
1979年張牧師回港,後來加入建道做院長,需要負責籌款。「其實我不懂籌款,這是神的恩典,若要提升學士至碩士課程,也需要加開學科,並且要有許多配套。到了六、七十年代,香港一般人的學歷提升,神學教育亦提升,開始發展較高層次的神學教育。所以,我回來之時正是百廢待舉,很艱苦。」
然而,他在過程中經歷不少恩典。「當時不知錢從何而來,有一次裝修費需要五十萬,但沒有錢,怎辦?我祈禱後,有學生敲門,放下一個信封,怎料裡面正是五十萬。許多奉獻也是從城浸和其他宗派會友而來。」
「在建道九十週年,由於要興建新的禮堂及教學樓,校董建議有人認獻一千萬才可以做。後來,真的有人認獻了一千萬。在開設市區校園時,也是這樣。從這些經歷,我們學習依靠神,看見神的工作,看見神感動人。當興建九十週年校慶的建築物時,最後一期尚欠鉅額,那刻我想起呂明才的兒子呂高文,但與他不熟。我走上他的辦公室,與他分享建道建築尚欠的費用,當時他的身體也很軟弱,但他沒有問我欠多少錢便答應捐獻。」
事奉是神給予機會
張牧師亦分享到在港九培靈研經會做了七次講員。「最深刻一次,是史保羅牧師 (Rev. Paul Smith)病了,楊濬哲牧師找人代替他,於是找我。但只有一個星期時間,感恩的是同工們很好,叫我不用理會其他事,只要專心預備講道。」
談到事奉的態度,他認為:「一直是神給我機會,便盡能力做。若做得不好,求神憐憫。有時手上事工多,只好按重要性安排次序,但假若盡了力,就不用介意做得好不好,一切要交託給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