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華人福音運動領袖、中信創辦人、大使命中心創辦人兼榮譽會長牧者王永信牧師,於1月4日安息主懷,其家人於1月12日在美國洛杉磯國語浸信會舉行安息禮拜,逾500位牧長、信徒及王牧師親友出席,並有眾牧長回顧王牧師的生平。
米城中華基督教會差傳牧師馮秉誠,回憶與王牧師的交往時,王牧師給他第一個印象是「大牌牧師」。
他在1991年信主,當時王牧師已是基督教界德高望重的領袖,在他心目中是「高山仰止」的屬靈前輩。他第一次見到王牧師是在1997年夏天,已是傳道人的他參加在加州聖地亞哥由美國ISI主辦的「China97」大型福音聚會。
馮秉誠回想:「記得一次晚堂聚會,由王牧師主講。沒想到,一開講,他就發脾氣:『我費那麼多時間、轉了好幾次飛機才趕到這裡,你們卻只給我半個小時!半個小時我能講什麼?!』當他講到快半個小時,大會同工在台下舉起一個牌子。這又引發了王牧師的怒氣,衝著舉牌的人喊道:『把牌子放下!你不要告訴我只有5分鐘了!」
Like Us on Facebook
他說:「名不虛傳的大牌牧師!這是王牧師給我的第一個印象。」
舉牌的人是大會的副主席。當時,馮秉誠正站在他旁邊。其實,牌子上寫的,不是「只有5分鐘」,而是「多講5分鐘」。當他聽到王牧師的「訓斥」後,臉漲得通紅,尷尬地微笑著,沒有作任何分辯,就把牌子放下了。
馮秉誠回憶當時的情景:「王牧師盡情地講道,又呼召會眾決志、獻身,整個晚上的時間都由他支配了。這已是20年前的事了。王牧師的『霸氣』,和美國同工的謙卑,在我心裡烙下了深深的印記。」
他強調:「後來,我與王牧師不斷交往,才明白王牧師在『China97』上的『發飆』,不是因為他是『大牌牧師』,而是因為他胸懷普世,有著要還福音的債的強烈使命感。」
馮秉誠繼續數算與王牧師的交往,看到王牧師真實的一面。「1997年10月,我參加了大使命中心舉辦的『二十一世紀華人福音策略諮詢會議』。會議期間,王牧師分別約談了每一位與會,來自中國大陸的年輕同工。在私下,王牧師很謙和。這是我與王牧師面對面接觸的開始。接著,我參與了他所主導的一些事工,例如『海外學人培訓營』等,開始了和他持續20年的交往,深受啟迪和激勵。」
馮秉誠也述說了與王牧師相處的趣事:「2000年的一天,王牧師來灣區約我出去吃飯,要我找餐館。當時,我正在海外神學院學習。平時閉門讀書,根本不熟悉灣區的餐館。我們去『99大華』超市一帶,看見一家越南牛肉麵館就進去了。一人吃了一碗牛腩面。我們都覺得味道不錯。以後,他幾次來灣區,我們都去那家越南麵館吃麵,而且都坐在同樣的位子上。多年後,王牧師還常常提及此事,開懷大笑。」
在牧養事奉的過程裡,王牧師給了馮秉誠很大的支持。
「2001年夏天,我在米城中華基督教會被按立為牧師,王牧師是按牧團的牧師之一。2002年春,我做了腹部手術,王牧師特地來我家看望、安慰。2005年,我出版了《聖經的權威》一書,王牧師答允為書寫序。」
「2007年,我所參與的福音機構,因同工在救恩論的神學觀點上的分歧,面臨難處。王牧師給我很大支持和幫助。他由此更看到持守合一的緊迫性。在他的倡導下,由王永信、王守仁、陳若愚、陳惠文、陳濟民、黃子嘉組成的起草小組,擬定了《聖經中救恩的要點》一文,獲得世界各地六十多位華人教牧同工的認同和聯署,發表在2008年8月號的《大使命雙月刊》上。六十幾位教牧同工一齊發聲,闡明他們對救恩論中的基要觀點和非基要觀點的區分,邁出了促進華人福音派在救恩真理上合一的一步。」
馮秉誠說,雖然近年沒有怎麼參與王牧師的事工。但每次到灣區他都會去拜望王牧師,彙報事工、聆聽他的教誨。
直至2017年,馮秉誠寫完了一本關於反思預定論的書稿,想再次請王牧師審閱並寫序。「但我心中有些猶疑,審閱幾百頁的書稿,對已是92歲高齡的他來說,談何容易。何況,這還是一本可能引發爭議的書呢。但當我提出請求後,他毫不遲疑、爽快地應允了。他對後輩一如既往的提攜、扶助,再一次使我感動不已。」
當書稿寄到王牧師的手上,他在電話中清晰、有力的告訴馮秉誠會抓緊看,給他寫序。
馮秉誠嘆道:「誰曾想,這竟是他在世上對我說的最後的話!請王牧師作序的夙願,頓時化為泡影。這對我是永遠的憾事,永遠的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