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自1976年將少數民族群體定為55個,根據2010年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各少數民族人口約爲1.13億,佔全國人口8.49%。在中國多間神學院任院長、多年研究中國宣教的文牧在《大使命》雙月刊發文分析中國少數民族的信仰及宣教策略。
各族群的古老信仰
文牧指一些民族有其主要的宗教,但也有不少的族群仍有古老的信仰,可歸納為6種:自然崇拜(信奉者相信萬物都有靈魂,這些物體會給人類帶來禍與福);圖騰和祖先崇拜(含有神秘力量而敬拜它);本主(一種社神屬多神崇拜);薩滿教(以主神崇拜為主,配合自然、動植物崇拜);苯教(吸收了道教、薩滿教 的思想,崇拜天、地、水、火、雪山等);東巴教(納西族的原始宗教,以自然崇拜及祭祖為主)。
各族的信徒人數及比率
文牧續指,雖然各民族有古老的信仰,但在他們當中仍有族人接受基督教。文牧稱,多年來探訪各地少數民族中的宣教士,獲得各族的信徒人數資料,發現基督徒人數最多的民族是「朝鮮族」共60萬,比率亦相當高,佔該族人口31.19%。「彝族」則20萬,佔2.5%;而基督徒比率最高的民族是「傈僳族」佔47.25%,基督徒人數亦相當高,共30萬。而基督徒人數1萬或以上的民族有:佤族(7萬5千)、苗族(5萬)、壯族(5萬)、白族(5萬)、拉祜族(5萬)、景頗族(5萬)、土家族(3萬)、滿族(1萬)。而最少基督徒的民族是「普米族」,只有30人,佔0.09%。
Like Us on Facebook
5個宣教策略
他解釋由於中國教會自改革開放,30多年來努力傳福音及建立教會,已在各民族的福音土壤上開了荒,神已為我們在宣教的路途已準備好。他為教會及差會
提出5個宣教策略。
1. 研究及認識。文牧建議針對每個少數民族群體,特別是宗教信仰、文化風俗、語言、生活、居住地區等,編寫資料文件、禱告項目或宣教方法,讓教會或信徒認識。
2. 動員召募。他指編寫資料文件,在教會或差傳聚會中傳講,召募信徒參與少數民的差傳事工。
3. 職前訓練。他強調,跨文化宣教工作要有良好的訓練,除了基本的神學、聖經、牧養、佈 道、開荒植堂等訓練,還要針對跨文化宣教的課程配合,例如語言、差傳、文化學習、宣教策略,甚至翻譯、印刷等。他說:「如今中國已有多間跨文化宣教學院及一些短期在職的跨文化訓練班,可把這些召募來的人派去接受訓練。」
4. 支援。他認為,教會除了差派宣教士,還需其他方面的配合,例如文字、詩歌、聖經翻譯、多媒體福音製作、門徒訓練、神學教育等,支援前方的宣教士。
5. 交託。在各民族中,若有族人信主或宣教士當地植堂後,訓練熱心愛主的信徒成為領袖或是傳道人,例如差派年輕的領袖到城市的神學院接受裝備,學成後回來當傳道人。
文牧盼望未來10年可以看見更多少數民族歸主。
(註:「文牧」是筆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