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鑑家職場教會模式 台灣盼三年設2萬聚會點

2018 五月 11日, 星期五 5:30

 

丁湯尼夫婦。(圖:Simply Church)
丁湯尼夫婦。(圖:Simply Church)

台灣的教會近年發展迅速但漸趨企業化,傾於著重人數增長。有來自美國牧師夫婦來台分享建立教會的經驗。

 

美國家職場教會運動領袖丁湯尼、費莉絲(Tony & Felicity Dale)牧師夫婦出席5月2至4日「2018教會繁殖運動研討會」分享「家職場教會」倍增的理念及實務。

家職場教會核心概念:門徒訓練

丁湯尼牧師的父親丁曉亮醫生(Donald Dale)是從英國差來台灣的醫療宣教士,對台灣的教會付出很大貢獻,丁湯尼在台出生成長,對台灣的福音化有極大負擔。

現為醫療服務公司負責人的丁湯尼,在20年間建立了超過100間以上的家職場教會。他指,家職場教會的模式從中國南方浸信會啟發,當地教會在逼迫與患難的環境,發展出「門徒訓練」的核心概念,即是如何培訓門徒、讓信徒專一跟隨神。

丁湯尼解釋,「門徒訓練」有如耶穌跟12個門徒生活在一起,傳授天國的原則,彼此相愛認罪代禱。

「門徒訓練」訓練出來的「小教會」的形式、地點、內容包括:形式是詩歌、訓勉、帶領信徒留意神的啟示。聚會地點可以是咖啡店、辦公室、住家等。內容重點要的是帶領門徒學習神的話語(門訓),因為神的道是大有能力的:「神的道是活潑的,是有功效,比一切兩刃的劍更快,甚至魂與靈,骨節與骨髓,都能刺入、剖開,連心中的思念和主意都能辨明。」(希伯來書4:12)

Like Us on Facebook

家職場教會聚會運作

至於家職場教會聚會時,信徒可以按「四個記號」來進行。丁湯尼指,第一是「問號」,即是提問題,大家輪流按照聖經分享看法。第二是「燈泡」,信徒可以分享新的主意和想法。第三是「弓箭」,帶領信徒指向生命的核心,讓他們的生命改變,她像獵人射中靶心一樣。第四是「耳朵」,即是寫下聚會所聽到、領受、看法,與其他人特別是未信者分享。

丁湯尼師母費莉絲以一間美國市中心的教會為例分享,公司是一間教會,當新員工加入時提供培訓,培訓內容是以聖經的價值觀影響員工,該教會甚至開展25項外展事工,影響許多市中心的職場人士。

家職場教會的特色是「倍增小教會」。丁湯尼牧師與師母近年推動小教會和門徒訓練運動,協助教會牧者植堂時脫離傳統教會的架構,進入社區及職場接觸傳統教會模式不易接觸到的人群。

台灣推行家職場教會

153號角事工彭迦智表示,計劃在台灣推行家職場教會,並於3年內完成目標。他指出,台灣全地有7,853個村里,每個村里至少一個以上家職場教會,3年後希望超過2萬個聚會點,進行門徒一對一培訓、查經、「雲端神國度裝備課程」等。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