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委身於合一運動的香港基督教協進會前總幹事蒲錦昌牧師在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禮拜堂主日崇拜時,就以「從衝突到共融」為題證道,表達出對合一的祈盼,同時提出實際可行的建議。
去年為宗教改革500周年,自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新教與天主教會在教義上走上分歧的路。經歷多個世紀的今天,兩教願放下彼此的歧見走上合一之路,天主教和信義宗教會(世界信義宗聯會)於早年共同撰寫《從衝突到共融—2017信義宗—天主教共同紀念改革運動》歷史性文件,打破400多年衝突分裂的狀態,一起以行動來表達合一的決心和共融的方向。
謙卑是教會合一最重要的德行
蒲錦昌牧師指,合一並非為宗教運動而設的慶典,而是雙方仍在努力攜手營造的終極盼望。他以《聖經》歌林多前書1章10至17節指出,使徒保羅寫信給哥林多教會時指教會存著很多內部問題,最嚴重的是分黨,有稱屬保羅、亞波羅、彼得,甚至耶穌基督之名,保羅勸告他們「你們中間不可分裂,只要一心一意彼此團結」。
Like Us on Facebook
保羅以基督信仰勸勉信徒,耶穌基督十架的智慧在一般人看為愚拙,但勝過一般人眼中的所謂智慧。「上帝揀選了世上愚拙的,為了使有智慧的羞愧。上帝也揀選了世上卑賤的,被人厭惡的,以及一無所有的,為要廢掉那樣樣都有的,是凡血肉之軀的,在上帝面前,一個也不能自誇。」(1:27-29)
蒲牧師認為,謙卑是教會合一最重要的德行,而自我中心和驕傲是合一最大的障礙。
基督新教與天主教的合一
他告訴會眾,基督新教與天主教可以在《聖經》翻譯上合一。「大家在人名、地名、專有名詞等一大堆其實並無教義分歧的東西上也變成不同,這根本是不必要的,也是華人教會特有的問題。」他指,應該將這些分歧縮小甚至消失,並且贊同兩教學者共同翻譯聖經。
在信仰日常用語,蒲牧師認為都可以減少分歧,如天主教叫「天主」,基督教叫「上帝」、「神」,其實多用「上主」便可以。
他指,期望有一天不再有「天主」、「上帝」、「神」的差異;不再有「聖神」、「聖靈」的分別;不再有「伯多祿」和「彼得」,「保祿」和「保羅」看似兩個人其實是一個人。
至於在翻譯和神學上含有不同理解的用詞,如「神父」和「牧師」,「主教」和「監督」,「彌撒」和「崇拜」,「信友」和「教友」,「天主教徒」和「基督教徒」,「感恩祭」和「聖餐」,「鐸職」和「牧職」,「因信成義」和「因信稱義」等,可以透過對話減少或消除分歧。
一同宣揚福音和服務世人
蒲牧師又指,保羅在腓立比書4章8節勸勉腓立比教會的弟兄姊妹:「凡是真實的、可敬的、公義的、清潔的、可愛的、有美名的,若有甚麼德行,若有甚麼稱讚,這些事你們都要思念。」表示只要是有益於他人的事,就可以一起做不分身分。
他指,教會舉辦大小的福音活動,既然基督教不同宗派可以聯合舉辦佈道會,亦有人建議天主教和基督教都可以一起舉辦福傳聚會,他期望實現創造歷史。
在社會服務、教育、醫療等方面,蒲牧師認為。若不同宗派能夠聯合起來一起見證,力量自然更大,效果當然會更加明顯。
至於教會未來走向合一或更分裂?蒲牧師表示,「看我們有多大的信心、愛心和對未來的盼望,願上主合一的靈在我們內心動工,叫我們更謙卑,更包容,更體會上主的心腸,以至我們更有決心和勇氣。」
(蒲錦昌牧師2017年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