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香港社會政治氣氛緊張,人際衝突激增。專門培訓職場傳道人的香港忠僕事奉中心早前進行「和諧香港調查」,探索香港人對出現不和諧的原因,尋求改善之道。為進深探討有關議題,機構於本月9日舉辦「第二屆基督徒心靈健康研討會」,與會者約270人。
機構總幹事翁麗玉牧師表示,在職場的信徒不單為賺錢而樂,更期望他們能有健康的心靈活得開心快樂,故研討會將從社會、婚姻家庭、個人三個角度來討論,首講由組織心理學家、香港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許志超博士從社會角度探討重建和諧之道。
許志超:「和諧」不等於「河蟹」
許志超博士表示,過往在香港大學教授心理學常關注人際關係尤其在職場上,當中發現團隊常會有不同意見,這是否意味著不和諧?究竟怎樣才是出色的團隊?
許志超認為,出色的團隊必需有「異議」(不同立場的意見)。他引述一項有關團隊人員異議對公司表現的調查,發現團隊缺乏不同聲音的公司表現較差,相反團隊中若有不同的宗教、性別、年齡等,有意見差異的團隊表現反而最佳。
他指出,「異議對於團隊固然有益,但卻容易成為人際關係和諧的障礙,帶來人與人之間的不信任,累積下去成為衝突。」許志超引另一項調查指出「嗌交」(爭吵) 會「死細胞」。在芬蘭,萬多名職場人士中從來沒有發生衝突的男性1.6%於3年內尋求精神科醫生幫助、4年內進入精神科醫院、6年內曾想過自殺。
Like Us on Facebook
「懷疑敵意」及「鏡象知覺」妨礙異議
許志超認為,「『和諧』不等於『河蟹』(統一言論),妨礙信徒或同工處理異議其中一個因素是『懷疑敵意』—— 即對別人意見存著懷疑或批評。」
據研究,對人存著敵意者死亡率高於沒有敵意者2至3倍。而存敵意者往往帶有負面情緒,該情緒的後果又會導致「認知資源不足」,即是情緒高漲導致血液帶氧氣湧流向前額,腦部分析需要氧氣,氧氣量不足影響理性分析,正如俗語所云「做事不經大腦」。
許志超又指,「另一種妨礙人建立異議是『鏡象知覺』—— 即同一件事不同的人看有不同的詮釋。」許志超引述2010年中日在釣魚台附近海域撞船事件為例,中方指責日方艦艇高速行駛攔截中國漁船所致,日方通過錄影帶證實漁艘撞向日本船,許志超指不同的人看事物有不同的角度。
他解釋:「『鏡象知覺』在教會亦妨礙建立異議,譬如當教會考慮擴堂常會出現贊成與反對的聲音而互相指責。贊成者多認為反對者目光太狹窄,看不見擴堂的迫切性,他們需要對上帝有信心學習憑信心認獻;反對者卻認為對方『不食人間煙火』,沒有仔細考慮會友的承擔能力、不將資金運用在其他更有意義的事工等。」
許志超表示,當人陷入「鏡象知覺」裡,總會相信自己是「遵行天父的旨意」,又認為對方「徧行己路」,視那些對事情作不同解讀的人為偏頗,並感到自己被誤解和被惡意攻擊,因此妨礙良性的異議。
許志超提出要用「承認、體諒、防避」處理異議:承認自己確實如此,和體諒對方也是如此,當我們以某想法對待人時,也要想一想對方都會這樣看自;亦要防止別人被我們捲入情緒困擾裡,正如《聖經》所說:「囘答柔和,使怒消退;言語暴戾,觸動怒氣。」(箴言15:1)
翁麗玉牧師分析中港台看和諧
翁麗玉牧師對本報表示,中、港、台三地人怎樣看人際和諧及情緒處理差異甚大。據她個人觀察,「香港人怕衝突易壓抑情緒、台灣人重人際關係易暢所欲言、中國內地人沒有情緒困難的觀念,只要不高興就罵。」
她續指香港人收藏自己,在職場上怕衝突,不慬得怎樣處理情緒,積壓在心裡當情緒高漲到頂點就爆發。據調查,香港人每3人可能有一個患情緒病。情緒本身是中性的,怎樣會變成病,是人令到它變成病。
她說:「香港人這麼多情緒病因欠缺信心,不會直接表達自己,喜歡觀察對方,然後將對方的表情、思想自己去解讀,這是不夠自信的表現;其實衝突不表示不可愛,不衝突亦不代表不和諧。不過,翁牧師卻喜歡香港人,因為他們觀察過後願意跟你分享。」
講到台灣人,來自台灣人的翁牧師認為「台灣人看事情比較簡單,說話不會轉彎抹角,在社會上雖然政治因素看似欠缺和諧,但人與人之間重情誼可以無所不談,交往的空間可以很大」。
內地方面,常在國內做培訓的翁牧師觀察到「內地人不懂得正確表達情緒,反而沒有煩惱,他們也不知道什麼叫做和諧,只知道不開心吵完交便沒有事,所以沒有這方面的衝突和煩惱」。不過近年她感受到現時深圳人們亦漸漸有更多人際關係的困擾。
香港忠僕事奉中心成立於2008年,培訓職場基督徒成為雙職傳道,讓福音遍傳於每一個職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