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公視7月上映電視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引發社會對教育和親子關係熱烈討論及迴響。該劇導演陳慧翎及電影編導岳清清分別從教育與基督教角度探討。
同名小說改編 挑戰教育體制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改編自作家吳曉樂同名小說,共有五個單元劇。七月初第一單元「媽媽的遙控器」與第二單元「貓的孩子」播出後引起熱烈討論。
本為家教老師的吳曉樂四年前推出第一本書《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將她在擔任家教期間親眼目睹各種因升學主義而扭曲的親子關係寫成九篇故事,書籍出版後引起家長與孩子的兩極化反應,各有批評、反對、認同與支持。
去年台灣公共電視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改編為國內少見的獨立影集,共分為五個篇章,以微科幻拍攝手法反映在追求成功的社會、分數的教育體制下,親子教養所遇到的困境與問題,並於7月 7日首播,其超寫實的劇情不僅再度引發網友熱烈討論,並將與全球串流影音平台Netflix同步播出,成為今年台灣最重要的電視劇。
Like Us on Facebook
導演:孩子成就才是父母的快樂?
媒體工作者曹竣瑋在介紹該劇指,「信許多人在成長過程中,或多或少都因為教育體制下考試與分數的綁架失去許多探索自我的機會,直到有一天自己長大或成為自己孩子的父母後,卻發現自己從沒選擇過自己想走什麼路、想過什麼樣的生活、想成為什麼樣的人,於是繼續將自己的遺憾寄託在下一代中,變成了一種循環。」
至於觀眾亦多有身同感受,有網民看後發言指,該劇是「剖開社會尋找病灶,雖然我的家長沒有像戲裡那樣偏激,但自己仍是被升學制度壓制在地換取某種東西,成為不知道什麼東西的人質。」
身為母親、該劇導演陳慧翎則表示,「讀了吳曉樂的原著,對於書中描繪追求分數與成功的變態社會所產生的扭曲親子關係感到震撼。」她期望透過《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能夠深入探討複雜性與黑暗面,讓觀眾透過五篇有血有肉的故事來反思。
陳慧翎更指,原著把5個媽媽、5個孩子、5個不同的面向很清楚的針針見血的寫了出來,「我們從小被教育要好好唸書以後找到好工作,這是生命的重點嗎?你希望孩子快樂,還是孩子的成就讓你快樂?孩子不是你的,不是你想要他做什麼他就一定要做什麼。」
釋放壓力 上帝的愛醫治傷痛
本身亦是母親的基督徒編導岳清清從基督教信仰看,為人父母最主要的責任是把孩子管理、教導、保護,而不是任意去控制主宰他們的生命。並且遵循聖經原則去教養孩子,就如詩篇127篇3節:「兒女是耶和華所賜的產業。」
她從劇中「情緒管理」一集提醒父母,聖經也教導我們「父母不要惹兒女的氣」。有些父母長期處在緊繃壓力的狀況下,當孩子沒有滿足心中的期待時就容易把壓力憤怒宣洩在孩子身上,甚至做出傷害孩子的行為舉止。孩子長大在社會面對人際關係容易變得偏激,將過去曾經被傷害的情緒發洩在別人身上,成為一種惡性循環。
因此她鼓勵無論父母與子女都需學習釋放壓力,勇敢面對成長過程中從原生家庭帶來的恐懼和傷害,並且在上帝的愛中經歷醫治、釋放與恢復。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On Children)改編自作家吳曉樂同名小說,並從中挑選五篇改編為五個獨立的故事,分別是「必須過動」、「孔雀」、「貓的孩子」、「媽媽的遙控器」、「茉莉的最後一天」,每個單元兩集全長共十集,2018年7月7日晚上九點首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