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非中國情人節? 學者牧師籲頌婚盟

2018 八月 18日, 星期六 14:34

「七夕」是中國「愛情」節,婚姻不是互惠互利的約定。(圖:網絡圖片)
「七夕」是中國「愛情」節,婚姻不是互惠互利的約定。(圖:網絡圖片)

農曆七月七日(8月17日)是中國傳統節日「七夕」,該節日並已被列入第一批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內。有不少人認為 「七夕」是中國「情人」節, 但有民俗專家據歷史淵源指是古代已婚男女對堅貞愛情的嚮往,有小說家則認為是記念夫婦的中國「愛情」節,亦有牧者呼籲基督徒藉此節日重新思念上帝設立婚姻的意義。

「七夕」是夫婦忠貞愛情優美傳統

西安文理學院外國語言文學系副教授王菊娥指,七夕傳統節日是中華民族歷史文化長河所積澱的產物,起源於中國四大愛情傳說之一的牛郎織女故事。

「父母早逝的牛郎常受兄嫂虐待,只有一頭老牛相伴;織女是天上一位聰明美麗的仙女。有天老牛給牛郎獻計怎樣娶織女為妻子,當織女與眾仙女在銀河淋浴取去其衣裳,織女遂不得重返天宮並與牛郎結為夫妻生有一兒一女,過著自耕自織幸福美滿的生活。然而織女和牛郎成親的事被天庭的玉帝和王母娘娘知道後勃然大怒,並命令天神下界抓回織女。從此,牛郎織女只能淚眼盈盈,隔河相望,天長地久,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有感兩人的真摯情感,准許他們每年七月七日相會一次,相傳每逢該日人間的喜鵲飛上天去,在銀河為牛郎織女搭鵲橋相會。」

Like Us on Facebook

王菊娥認為,牛郎織女故事有著其文化內涵,是對傳統的男耕女織及勞動人民對男女堅貞愛情的祈祝和嚮往,特別是通過該種含蓄的表達方式體現出人民追求完美愛情的精神寄託。

「七夕」是中國「愛情」節

以古代民間傳說為題材撰寫小說的基督徒作家祝劍表示,七夕節是以愛情為主題表達已婚男女之間「不離不棄」、「白頭偕老」的情感,恪守雙方對愛的承諾,不是表達婚前情人或戀人的情感。因此將「七夕」稱為中國「情人」節並不妥當,應該稱它為中國「愛情」節。

祝劍又指,造物主上帝創造人的時候按照自己的形象在人的裡面放入神聖的品性,「愛是其中最本質的一種,而且上帝也為人類設立婚姻,吩咐二人要成為一體。這是上帝賜予人的寶貴祝福,所以人性的最深處有抹不去對愛和家庭幸福的渴望。」

祝劍相信,婚姻不是一個因喜好而結合或互惠互利的約定,而是一個永恆不變的盟約,無論是遭遇患難、疾病、困苦,彼此都當不離不棄。「這就是上帝向著人的愛即使遭遇人類的背叛卻依然沒有放棄的愛。當我們認識上帝愛的時候,在上帝的愛裡面人和人彼此就能建立真正穩固和幸福的婚姻。」

耶穌是新郎信徒是新婦

台灣「iM行動教會」主任牧師松慕強在出席為年青人而設的七夕節聚會亦表示,七夕對夫妻是一個很有意義的節日,上帝藉著創世記2章18節傳遞「那人獨居不好,我要為他造一個配偶幫助他」的教導。

他指,婚姻是「盟約」的關係,不僅與另一半立下「一生一世」的婚約,更是與上帝的約,「耶穌是新郎,我們都是祂的新婦。」愛是基督徒要用一生學習的功課,而愛的源頭就是上帝,在節日裡除了享受過節的浪漫氣氛之外,更要思考愛的真諦,把這份真愛不斷傳遞出去。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