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宗教信仰多元自由,在喪禮中以亡者的宗教信仰為依據辦理,尊重彼此的宗教信仰。基督教舉行安息禮拜,透過上主的恩愛與威榮來思念逝者,亦透過逝者的信仰人生來見證上主。但有送葬者在基督教的禮儀上貼上十字架被指為辟邪引爭議。
基督教喪禮貼十字架被指辟邪
近日在台灣有送葬者在胸前貼上帶有十字布或紙的貼紙,被未信主的來賓誤為用作辟邪,在網絡上有被疑基督宗教的喪禮中應否有該特色,並指已經到禮拜堂參加告別式,有沒有必要貼十字架貼紙,是否用作分別為聖,還是突顯出基督徒的身分,不貼就不是基督徒等連串問題。
宗教研究者王博賢指,有人主張不管是在教會、殯儀館或是喪家中舉辦基督教的生命過度禮儀,根本不需要那個十字架的貼紙。如果殯葬業者認為需要,牧師就該有責任阻止這種詭異的現象發生。也有折衝者認為,我們基督徒還是得考慮部份非基督徒來賓的擔憂。我們不必主動幫每個人貼,有需要的人自己拿就好。或許大家都有一個最大公約數,就是教會中平時的教導很重要,不斷提醒大家基督宗教的生命觀。
Like Us on Facebook
儀式引導未信主者思考生命
他表示,引起他更大的興趣是,這樣的傳統從哪裡來?基督徒認為是從民間習俗傳來基督教,我們是借用了什麼習俗,原本的習俗有什麼意義,我們有否誤用別人的習俗。
王博賢表示,從宗教學及民族學角度,基督宗教借用了華人戴孝的傳統,結果輾轉轉成每個人都貼小十字架,而華人傳統看到基督教都貼十字架,所以也跟著學貼黃絲帶。
不過,他感嘆這些表達著人們哀痛情感的象徵意義在今日都被遺忘,甚至單純只是商人在買賣中的「項目」,變成一個賺錢的商品。
最後,王博賢認為最大的思考不是基督教喪禮中需不需要貼十字架,而是如何牧養來參加基督教生命過度儀式的未信主朋友。
認識基督教喪禮
其實,基督教的喪禮包含五種意義。
首先是榮耀真神:在喪禮中為死者感謝讚美神,因為神賜人生命、恩典、使人復活。
其次為追念故人的美德:藉追念故人的美德,跟隨佳美腳蹤行將故人的美德發揚光大,此乃孝之終也是孝順的表現。
其三為安慰家人及親友:藉由喪禮舉行使親人在悲傷哀慟中得著安慰及力量,能得智慧的心面對死亡的課題。
第四為激勵參加喪禮的人:彼此的關懷慰問,讓家人及親友對生命與死亡,重新得到動力與正確的認識,使福音進入人心。
最後為引導未信的遺族及親友:使他們認識真神,領受福音跟隨、悔改歸主。使參加者與死者的家人同憂同樂,發揮主內團契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