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村家庭教會在南北兩地的發展並不是均衡的,北方農村家庭教會盛行,南方卻相對緩濟不前,原因在於文化上的差異。透過分析有助基督教傳入農村時釐訂策略。
華中科技大學中國鄉村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員楊華在《中國鄉村發現》期刊發文,從文化角度分析。
耶穌厲害 北方農民選擇基督教
楊華首先從傳統信仰形式分析北方農民的概況,北方農民對不同的信仰比較開放和接納,故未形成一個固定的信仰體系。
他認為,「農民選擇某種宗教或信仰形式,目的是滿足日常生活所需,彌補他們在生活、人際關係的缺乏,而基督教正好滿足到他們。」
楊華指出,基督教是西方的宗教,農民把耶穌叫做「主」。在農民的觀念裡,西方世界總是比中國發達,他們的神也比中國的神厲害。農民選擇相信哪個神的時候,會把「主耶穌」當作眾多神祗中的一個,當其他神無法給予滿足,就會在他人的傳教下傾向選擇基督教。
Like Us on Facebook
與此同時,進入家庭教會的農民一般不會再退出來,而是越來越虔誠地信仰下去,從而帶動家庭的第二代人的信仰。
基督教是主動傳教的宗教
楊華表示,更重要的因素是,「基督教是主動傳教的宗教」,每個教徒都有傳教的義務和責任。在日常生活中傳教,當三自教會受組織和制度限制之時,家庭教會更顯積極。
家庭教會能夠及時準確地回應農民家庭和個體的需求,消除農民的心理恐懼和焦慮。這種焦慮和缺乏安全感源自生活上的紛爭,例如婆媳、夫妻、鄰里、家族矛盾等。
傳教貼近農民生活
楊華指,典型的矛盾是,現今社會婆婆的地位下降,媳婦地位則上升,婆婆不滿要反抗,媳婦要維持地位不相讓,婆媳矛盾就不可避免而且演愈演愈烈,造成婆婆或媳婦的心理焦慮失去了安全感。
當基督教家庭教會進村,傳教的都是本村本族的人甚至是鄰居和親朋好友,他們大多知道底蘊容易解答農民的困惑,撫慰他們受傷的心靈,例如告訴農民世間的一切都是虛幻只有神是永恆的;或生活現況是神安排的,只要禱告,神就會拯救。
這些都很接近農民的心理和社會的需求。
祖先崇拜 南方農民抗基督教
至於南方農村則不同。楊華認為,南方農村傳統信仰以祖先崇拜為主導,其他神祗只不過是祖先崇拜下的功能補充。在這個體系中,其他神祗可以選擇,但祖先是不可選擇的,農民相信只要自己有所求,列祖列宗會保佑後世子孫,滿足子孫的需求。
只有傳宗接代農民才能對得起祖先,安然面對死亡才能有臉去見祖先,從而自己也成為後世的祖先。
楊華表示,「祖先崇拜和傳宗接代,是南方農民最主要的宗教」。這個宗教涉及到農民活著的意義,因而較為根深蒂固很難改變。
他指,即使在新中國的歷次政治運動、改革開放後市場經濟的吸引,也沒有動搖根本。「在南方農村,我們依然可以看到高大的宗祠和鱗次櫛比的祖墳山,這些都是農民信仰的載體。」
楊華又指,當基督教進村傳教,南方農民多表厭惡,覺得基督教排斥他們的祖先,將祖先視為「魔鬼」,即是傳道人宣稱主耶穌的力量偉大能滿足農民的需求,農民也不會為了「小利」而放棄祖先信仰,更何況祖先崇拜本身就能夠給農民提供一整套的解釋體系。因此,即便基督教進來也無法從體系上對祖先崇拜給予解構。
最後,楊華總結指,南方農村以祖先崇拜為主導的信仰體系,是南方農村基督教難以傳入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