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語「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聖經》詩篇作者大衛王面對人生逆境在徬徨日子尋求神的笑臉。中華基督教會灣仔堂吳炳華牧師在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禮拜堂證道,以詩篇42至43篇分析大衛尋求神過程中三個歷程。
吳牧師表示,詩人尋求神的笑臉皆因笑臉給人一種親切溫暖的感受。至於詩人渴求祂的臉的原因,需從兩篇詩篇的結構析解。
他指,42與43篇原為同一篇,可能因禮儀程式上的需要而分開,另一原因是從分段看,每一段都是由一句幾乎相同的句子分隔,例如42篇5、11節及43篇5節。
吳牧師表示,雖然這三段句子相似,但表達出詩人在困苦中所經歷的三個階段,代表不同的心境。
人與神疏離心靈枯乾
第一階段是詩篇42篇1至5節。詩人借用一隻乾渴至幾乎喪命的鹿急於尋找水源代表他心靈已「枯乾」,並且心渴想和朝見神。吳牧師指,昔日聖殿是神的居所,人與神生命接觸場地,但詩人到聖殿敬拜神似乎是一件無可能發生的事,因而淚流回想昔日,敵人亦嘲諷詩人:「你的神在哪裡呢?」
Like Us on Facebook
詩人不能與眾人歡呼,因他面對著國破家亡、離鄉別井、受人欺負、寄人籬下、不能與自己的百姓在聖殿敬拜神,對他來講實在是有太多失去。
但最大的損失和失去,就是因找不到上帝而感受到心靈乾渴;感受不到衪的臨在,似乎神離他很遠。
吳牧師認為,現代人生活節奏趕急,生活壓力巨大,也會感到枯乾,但「非因無餅無水,乃因不聽耶和華的話。」(亞摩司書8:11)。我們當神是機器一按就有,但生命是要源遠流長地建立才成長。
內心掙扎神在哪裡
第二部是是詩篇42篇6至10節:詩人被淹沒身陷大水。吳牧師指出,詩人在深淵愈掙扎愈下沉,有別於上次受外界環境影響,今次的掙扎是從內心而問神在哪裡?
瀑布、深淵和波浪都比喻詩人所受的痛苦(7節)。詩人的內心好像被厚厚的烏雲掩蓋著,內心也像跌進「深陷的淤泥中」,愈掙扎也就愈深沉下去一樣,他不單覺得被神忘記甚至神己丟棄了他。因而從自己內心響起聲音:「我的神在哪裡呢?」
神的笑臉」予人力量
第三部分是詩篇43篇1至4節:活水的泉源。吳牧師表示,這是詩人心境的轉移,由呼求神至對神恢復信心如找到活水泉源。詩人在祈求中對神慢慢恢復信心,相信上帝是永活的,從神中找到亮光和真理將會引導他,終有一天,他會再有機會與眾信徒在聖殿敬拜神。
吳牧師又表示,詩篇三部分都關乎水,從鹿切慕溪水至沉進瀑布深淵波浪洪濤,至終找到活水的泉源一般充滿著盼望,並且要向敵人和自己宣告「我的神在這裡」。
吳牧師鼓勵會眾要仰望那永活的神,「仰望」是一種耐性及充滿希望的等待,即是等待神的行動,什麼時候來臨是照神的時間不是自己的時間。
最後,吳牧師分享在在讀神學期間,他的長兄在美國過世,他集中不到精神備試溫習,一連七天躺在牀上悶悶不樂,在第七天當向神傾訴苦情的時候,聽到祂對他說:「我明白」這一句話對他來說就是「神的笑臉」給他重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