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大嶼」欠保生態 基督徒聯盟列七大爭議

2019 一月 6日, 星期日 18:13

「明日大嶼」計劃於喜靈洲附近分階段填海1700公頃,基督徒聯盟憂生態破壞。(圖:google map)
「明日大嶼」計劃於喜靈洲附近分階段填海1700公頃,基督徒聯盟憂生態破壞。(圖:google map)

香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2018年度施政報告提出發展「明日大嶼」計劃,將人工島連接新界、北大嶼及港島成本港第三個核心商業區,在喜靈洲附近分階段填海1,700公頃,並計劃在今年第一二季向立法會申請撥款。

多個基督徒團體去年紛表明反對政府填海,「基督徒護守大地聯盟」並印刷萬份小冊子派發教會讓公眾作信仰反思。

人工島存七項爭議

聯盟在冊子中指出,人工島存在七項爭議,並提出三個信仰反思的向度,以及發出三個呼籲。

人工島計劃宣佈後引發民間爭議,聯盟總結其七大爭議,包括「人工島計劃欠缺具體理據及詳情」,明日大嶼1,700公頃人工島計畫沒有交代規劃願景,填海選址及規模的理據;「人工島計劃的人口估算失準」,根據政府統計處推算香港人口將於2018年744萬人逐漸回落憂人工島變成另一地産項目;以及「氣候變化影響人工島安全」、「如何運用高昂的開支」、「土地分配與供應的問題」、「地產商與內地建築公司利益關係」、「生態災難」。

Like Us on Facebook

土地資源用作賺錢工具

聯盟因而提出「資源」、「管治」及「和好」三個向度作為信仰的反思。

聯盟指出香港的發展以經濟為導向,「資源」用作賺錢的工具,土地資源不足夠,賺錢問題解決不了就移山填海,按人的意旨來決定運用土地的標準,但聖經形容人和大自然的關係是先有土地才有人:「人本是塵土,仍要歸於塵土」(創3:19)。況且今天環境污染問題與氣候變化說明人對大自然所做的事,轉過頭來要影響人,人卻是不能完全操控大自然。

政府推「明日大嶼」欠生態保護計劃

第二個信仰反思是「管治」方面。聯盟指,按創世紀記載,上帝先把規律和秩序帶入世界才創造人,人按照上帝設立的秩序去「管治」或「治理」,所以人管理土地必須尊重生態的規律和特色。

聯盟認為「明日大嶼」計劃對生態影響不只限於香港水域,更包括所需要的海砂,並由此帶來對其他地區海洋的生態影響,而運送過程的碳排放更助長溫室效應。這些都不是單憑用錢來量化,只考慮是否應付得來,是否值得這樣花費等。

此外,聯盟質疑政府在二十多年來並未提出完本整的保護生態計劃,在「明日大嶼」計劃裡看不見政府有任何生態願景。

聯盟反對「明日大嶼」計劃在於政府決定和執行時沒有保護生態的記錄和沒有生態的願景。

人類非宇宙統治者

因此,真正的長遠發展是「和好」,即人和別人、人與土地,以及自然世界各事物之間的和好。聯盟並以教宗的《願祢受讚頌》通諭表達人類雖有耕種和看守世界園圃的責任(創2:15)但絕不是宇宙的統治者,天主才是萬物的目標,在上帝的創造裡受造物之間不應被糟蹋和剝奪,因「解救人的天主與創造宇宙萬物的天主是同一位天主,在天主內愛與力量彼此結合」。

呼籲政府「謙虛」、「悔改」、「重生」

由此,聯盟以基督教信仰的三個重要向度發出呼籲,提醒政府「謙虛」承認自己的限制,勿以為操縱土地和大自然可以沒有後果。

此外,亦發出人類需要「悔改」的呼籲,反省因經濟模式帶來的惡果;以及要「重生」,香港不是要更多的經濟發展,而是修補人與人、人與土地之間的關係,並提醒香港政府切勿將撕裂擴至人與土地之間。

「基督徒護守大地聯盟」成員之一「土地小組」去年10月發起網上聯署,共收集逾二萬個簽名,並交予政府反映民意。

「基督徒護守大地聯盟」成立於2018年11月7日,成員包香港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香港基督徒學會、基督徒社工、好鄰舍北區教會、基督徒土地關注組、合一青年牧養平台、土地小組(香港基督教協進會轄下小組)、陳漢鳴先生。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