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世界病人日 教宗籲服侍老弱不求回報

2019 一月 11日, 星期五 18:51

分享施予服侍病者不求回報。(圖:FreeImage)
分享施予服侍病者不求回報。(圖:FreeImage)

天主教會將每年2月11日定為「世界病人日」以表照顧病人為宣講福音的出口。教宗方濟各今年於第27屆世界病人日發表文告,強調信徒必需白白施予,並以德蘭修女無私的服侍為典範。

分享施予反映天主聖潔大愛

教宗於1月8日發表2019年世界病人日文告表示,耶穌向十二門徒示範,藉著醫治病人、叫死人復活、長大痲瘋的潔淨、把鬼趕出去,教導門徒「白白地得來,也要白白地捨去」(馬太福音10:8)。

在文告中教宗指出:「生命是天主的恩賜,因此是恩典。生命不可被視為純粹的擁有或個人私產,在醫學和生物技術成就面前尤其如此。面對丟棄和冷漠的文化,分施則是在人與文化之間建立新關係的關鍵,因為分施意味著奉獻自己。」

他解釋「分施」先訣是要「彼此承認」,從中「反映天主的聖愛」,而這愛在聖子耶穌道成肉身、降生成人時與聖神並存,並且達到極致。分施包含不求回報,目的是「戰勝盈利的文化」。

Like Us on Facebook

分享施予踐行在醫療界

分施可彰顯在照料病人身上,需要專業和溫柔不求回報的心,透過行動讓對方感受到被愛。

教宗亦指,人活在世上沒可能全無需要別人的照顧,「只有當人不把自己看作一個單獨的世界,而是基於天性與其他人緊密相連,感到眾人原來都是兄弟時,就能實現促進團結的社會。」

他認為已故的德蘭修女奉獻終生在加爾各答服侍被社會遺棄的人,正是「讓人看到天主愛窮人和病人的模範」,是「慷慨分施天主慈悲的人」。德蘭修女甘願進入貧窮人之處,走上街頭照顧被遺、垂死、虛弱的人賦予他們的尊嚴,就是顯示「不求回報的愛」唯一的準則。

故此,教宗感到將不求回報的愛踐行在醫療服務上是非常重要的,正如《聖經》好撒瑪利亞人的精神(路加福音10:25-37),該等分享施愛的精神,無論在先進還是落後的地區都必需受到推崇的。

教宗最後表示,「天主教機構必需表達分施、不求回報和團結互助的含義,以此回應不惜一切代價的盈利思維」,並形容「白白分施的喜樂是基督徒健康的顯示器」。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