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奉者應有的心志:謙卑順服便不至被打倒

2019 二月 14日, 星期四 18:53

上帝揀選人事奉,人謙卑回應。(圖:FreeImage)
上帝揀選人事奉,人謙卑回應。(圖:FreeImage)

基督徒如何確定呼召從上帝而來?作為事奉者應持甚麼態度來回應?中華基督教會香港區會副總幹事吳碧珊牧師在中大崇基神學院禮拜堂證道指出兩種事奉的正確態度。

態度一:上帝揀選人事奉 謙卑回應

吳碧珊牧師指,每一個人都在創天造地萬軍耶和華手中,我們未出娘胎祂已經鑒察認識我們,而且呼召我們去事奉祂。就如撒母耳還未認識耶和華,祂已呼喚撒母耳(4節)。

吳牧師表示,從撒母耳記上3章1至10節看到,縱然撒母耳當時對上帝的接觸認識有限,上帝仍是親自主動呼召揀選撒母耳去事奉祂。

她指,上帝揀選人去事奉祂不在人的才能資歷位份。正如大衛在詩篇139篇所描述,人仍於母腹中在未成形體的時候,他已被耶和華寫上在冊子裡。而我們只管像撒母耳在聆聽到上帝微聲音並且回答「請說,僕人敬聽!」

同時,上帝在邀請人去事奉祂的時候,也會給予一個空間和選擇,從撒母耳的回應看得見,我們需樂意謙卑地去回應,順服上帝給予事奉的機會。

Like Us on Facebook

態度二:事奉者受敵 心志不被擊倒

在事奉的當中,事奉者需清楚角色。吳牧師認為,事奉者的目標是指向耶穌基督為福音作見證,是參與上帝拯救的工作與上帝同工,並不是標榜自己的才智能力而是謙卑地順服。

她以使徒保羅所說:「我們有這寶貝放在瓦器裡,要顯明這莫大的能力是出於神,不是出於我們。」(哥林多後書4:7)保羅與同工事奉的角色只不過是福音的「瓦器」。

吳牧師解釋,瓦器是在古時社會非常普遍的家庭用品,是用泥土曬乾後送入窯裡燒硬,蓋在房子上面以防下雨或日曬。保羅用瓦器來形容事奉者的角色乃是要表達人是不配,但上帝的憐憫和恩典揀選了我們,使我們有這樣的福份。而放在瓦器裡面貴重的物品並不屬於我們而是屬於上帝的。

縱使瓦器是脆弱的物品但沒有被壓碎,吳牧師從瓦器的比喻鼓勵信徒,在事奉的路上會遇到許多困難,但保羅告訴我們「四面受敵,卻不被捆住;心裡作難,卻不至失望;遭逼迫,卻不被丟棄;打倒了,卻不至死亡。」(哥林多後書4:8-9)保羅亦提醒作為基督的見證人不只會平安而會有「捆住」、「心裡作難」、「遭逼迫」、「被打倒」,但事奉的心志是不會被擊倒的。

吳牧師總結,今天的香港高舉金錢成效利益,青人少談人生理想反之大學揀學科都以有好的出路為優先,在消費主義的文化下,信徒是否能夠意識到自己原來是被主揀選的人,以上帝的心意而去活,清楚踏上事奉的路的角色。

她鼓勵信徒,作為事奉耶和華的人,要時常傾聽到上帝主動的邀請,才能明白及活出永恆的主的吩咐。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