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使命公民運動主辦「『五四』一百周年與中國基督徒:承傳與前瞻」講座於5月4日 (五四百周年日)舉行,程翔、郭偉聯博士、邢福增院長回顧五四運動,分析救國為何壓倒啟蒙;五四運動、基督教與新文化的關係;當代基督徒的救國的參與,並前瞻中國的民主發展、基督徒參與社運的反思等。出席者近500人。
程翔:救國壓倒啟蒙
資深傳媒人程翔先從回顧「五四運動」,分析救國壓倒啟蒙之因。
他分析為什麼五四運動不能夠成功,帶領中國走向民主路?原因在於當時中國正陷於列強瓜分、戰爭邊緣,人民在民主與救國兩者之間抉擇,國難當前自然選擇拯救國家。
程翔慨嘆,新文化運動生不逢時,如果時間能長一點,中國可能會有另一種境況出現。
郭偉聯:教會跳脫權力牢籠
香港浸會大學宗教及哲學系副教授郭偉聯以視象形式參與研討會。他分析,新文化運動與基督教關係指出,從1910年代開始是中國基督教黃金十年。基督教在新文化運動裡亦發展出自己的文化,在中國裡扎根。
不過,他認為今天的教會仍像昔日的知識分子對權力的傾斜,教會被斥為河蟹反映出華人對權力的靠攏,以權力來支撐教會各種亂象。
Like Us on Facebook
邢福增:民主是學習包容和尊重
邢福增在反思五四以來的世俗救國路線與基督徒對救國的各種回應時,列出五四運動時期,基督徒參與救國的事例,但因著對基督教不同的理解,以基督教救國也有不同的方案,包括有拯救靈魂為先、改造人格為重、改革社會制度入手、推翻現有制度建立天國。
他並強調,不論何手段救國,基督徒參與社運終極目標,是藉反思信仰盲點,而非自義唯獨基督教才能救國。而民主就是反思怎樣看待異己,學習包容和尊重。
問答環節:惟獨教會救國?
郭偉聯提出疑問,對今天香港基督徒爭取真普選,是否也有一個獨特的方案可行?
邢福增重申,「並非惟有基督徒才追求真普選,改變到世界,基督徒參與民主運動的真正意義在於反思自己的盲點,帶來信仰深一層的思考。」
程翔表示,德國教會在兩德的統一擔當重要角色,推倒柏林圍牆起了間接的作用,自1982年開始萊比錫(Leipzig)教會召集信徒每逢星期一舉行崇拜,崇拜後教會開放會給民眾討論國家未來的去向,當時因為政府不准人民在公眾地方聚集,所以很多人來到教會,牧者在講壇上只講解登山寶訓沒有宣傳政治。軍警清場的時候,牧者呼籲民眾不畏強權,並且點起蠟燭來回應,對軍警打不還手,事件廣傳開去讓更多民眾凝聚起來。
程翔指:「教會只是提供場地給信徒,幫助人民克服恐懼,教會群體不需要有任何特別的方案來救國,教會不應有唯有它才能救國的觀念。」
中國強大還需救國?
有與會者表示,中國已經強大起來還有需要救國?
邢福增回應,中國用經濟和民族主義等意識型態,虛假誘惑人民,基督徒需要清醒,有獨立的思考。
程翔認為國內仍有人民存著良知,他指有中學生寫文章批評中國政府教育荼毒下一代,「內地仍有良知,人民靈性未泯滅,只要將這些良知集結,擴散傳播開去,中國民主的發展仍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