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析「二」型父親 助子女克服恐懼

2019 六月 11日, 星期二 13:45

臨床心理學家葛琳卡博士。(圖:基督日報)
臨床心理學家葛琳卡博士。(圖:基督日報)

父親節(6月16日)將臨,當天除了慶祝也是向父親致敬的日子。註冊臨床心理學家分析父親的類型對子女的影響;另有牧者分享他與父親的關係和子女如何作孝道。

葛琳卡:無父家庭代代循環

註冊臨床心理學家、拉法基金會義務總幹事葛琳卡博士曾在「聽聽爸爸心底話」講座中探究父親不同的形象對兒女成長的影響。她表示,父親與下一代的相處模式多半源於其原生家庭的教養方式,因此當自己為人爸爸後亦會受過去父親的影響,而且可能出現兩種極端表現。

葛琳卡指,第一種表現是「弱型父親」,礙於他在缺乏安全感的環境下長大,當他對待兒女時,只求兒女開心給予一個和諧的家而停留在安全的領域內,可是出於自身恐懼擔憂,未能鼓勵兒女接受新嘗試,這類型的父親難以幫兒女養成紀律,讓兒女養成逃避的習慣並非正面克服恐懼。

另一種極端表現是「壞的父親」。葛琳卡指,這類型的父親一心只希望兒女有好的教育要求兒女做到完美,為了提供好的條件而忙於工作,因此與子女溝通和過於要求兒女表現,卻未顧對方的感受令兒女感到壓力和疲累。

Like Us on Facebook

葛琳卡以美國學者瑞蓓卡.歐尼爾(Rebecca O’Neill)的研究指,父親缺席的家庭,孩子普遍學業、人際關係較差、輟學率高、亦較差、不擅處理異性關係、反社會行為與離婚率高。在這種環境狀況下長大的女孩就算建立家庭也不在乎父親的角色形成下一代都無父親的循環。

葛琳卡表示,作為父親應給予兒女多啟發、接納和寬恕。對於心靈受過傷害的人,葛琳卡曾設計了一系列心靈醫治輔導課程,透過情緒理論讓人認識自我,並組成同行者團隊來互相支持、彼此見證、一同成長。

身為基督徒的她表示,當人認定自己的有限並尋求人生答案時,就需要向創造人的那位上帝尋索,經歷上帝的愛後就可獲得接納與醫治。

她更指出,自己亦經歷過人生最痛苦的時刻,甚至連上帝也懷疑過,但她在這位無所不知的上帝面前坦然承認對上帝的憤怒,她將所有感受都盡意傾訴,慢慢地她經歷到上帝的愛、接納與醫治。

梁永善:欣賞父親的好 忘記不好

基督教銘恩堂堂主任梁永善牧師亦曾在影音使團的聚會中分享,他與父親的關係自小疏離,亦承認父親對他成長很大的影響,但今天卻能以正面的角度看待父親。

梁永善認為,其實每一個人都有他不好的地方,但如果我們只想他不好之處,就會越來越不開心和生氣。同樣,上帝看我們都是荊棘裡的百合花,荊棘是不好的但是上帝看我們好的一面。

他指出,他會看父親好的一面欣賞他,他說父親是有文化的人,不喝酒、不賭錢,很節儉,「我到今天都學習他,他可以將信封割開用來寫東西,當時都未有環保的觀念。我現在收到很大的信封,都不會浪費用這東西來寫東西。」

梁永善亦指,他的父親很有鬥志,很認真努力工作,在新年也開工。「今天我都是不停工作對上帝的委身,都是受父親的影響。」

他認為,父親不好的一面盡量忘記,他都用這個態度來開解身邊的人,衝突自然就會減少,尊敬就會更多。

父親愛子女 兒女盡孝道

梁永善在一次的父親節證道中亦鼓勵會眾行孝道,不單是對父親母親亦如是。他認為人始終有不滿的情緒, 我們會激辯但「生氣卻不要犯罪」,我們不可用可怕的言語咒罵人,父母地位尊貴更不能咒罵,正如《聖經》利未記20章9節:「凡咒罵父母,總要治死他,他咒罵了父母、他的罪要歸到他身上。」

相反要使父母開心,「你要使父母歡喜,使生你的快樂。我兒,要將你的心歸我,你的眼目,也要喜悅我的道路。」(箴言23:25-26)。梁永善表示,作子女要知道父母的祈望與要求,對照這是否合理與能達到;要聽父母訓誨,如果是出於愛心合理的教導就要遵從努力去達至。並且要養育照料:「虐待父親,攆出母親的,是貽羞致辱之子。」(箴言19:26)。

最後,梁永善認為重要的是我們與神關係,並促請為父的再確認我們的責任和實踐出來,以基督的忍耐、愛心、持久對待兒女。

父親節(Father's Day)是感恩父親的節日,始於20世紀初於美國。父親節在不同國家有不同的日期,現時有52個國家和地區定將6月的第三個星期日定為父親節。台灣訂於每年的8月8日;至於中國沒有設立正式的父親節但內地民眾習慣在6月第三個星期日作為該節日來慶祝。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