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傳學家獲宗教界諾貝爾獎 承認基因密碼存在上帝

2020 五月 22日, 星期五 15:27

遺傳學家法蘭西斯·柯林斯[Francis Collins]。(圖:維基百科)
遺傳學家法蘭西斯·柯林斯[Francis Collins]。(圖:維基百科)

有「宗教界諾貝爾獎」之稱的「鄧普頓獎」 (Templeton Prize)5月20日頒予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院長、遺傳學家法蘭西斯·柯林斯(Francis Collins),表揚他在遺傳學及醫學領域將信仰與理性結合。

「基因獵人」開創人類基因組計畫

每年鄧普頓基金會(John Templeton Foundation)都會授予一位在生人士相關獎項,旨在表彰最能夠表現「嘗試各種方法發現或突破,以擴展人對神性的理解,和幫助促進神的創造力,包括研究愛、創造力、目的、無限、智慧、感恩和祈禱。」今年由70歲的柯林斯獲得。

柯林斯2003年成功完成開創性的「人類基因組計畫」(Human Genome Project),並且在他整個職業生涯中,倡導信仰與理性的融合。柯林斯有稱為「基因獵人」(gene hunter),曾於密歇根大學擔任內科醫學和人類遺傳學教授,研發開拓性的「定位克隆」(positional cloning)技術,來定位與疾病相關的基因。

Like Us on Facebook

遺傳學家承認基因密碼有上帝存在

他亦為 2006年暢銷書《上帝的語言》(The Language of God)作者,書中講述遺傳學和生物醫學的他信主歷程。在26歲為駐院醫生時,一位長期病患婦人力勸他信主,啟發科學家的他認真思考、尋找支持基督教信仰的證據。經過苦思、拜訪教會、與牧師談信仰、閱讀書籍,在基因的簡單密碼與複雜無比的機制承認上帝的存在。

在書中柯林斯力證宗教信仰能夠激發和啟發嚴格的科學研究,認為信仰上帝完全可以是一種理性的選擇,信仰原則與科學原則是相輔相成的,並且鼓勵宗教團體接受遺傳學和生物醫學的最新發現開拓信仰眼界。

基督徒哲學家獲頒受鄧普頓獎

2017年鄧普頓基金會也頒授獎項予基督教哲學家阿爾文·普蘭丁格(Alvin Plantinga)。

普蘭丁格於20世紀50年代末試圖提高基督教信仰在學術領域的地位。認為宗教信仰與嚴肅的哲學工作並不衝突,提倡讓信仰重歸哲學研究。普蘭丁格為人熟知的貢獻是對「惡」問題和「自由意志」辯護,全知全能全善的上帝與罪惡的存在並不構成矛盾,即使上帝全能也不能造出從不選擇作惡的自由人;同樣即使上帝全善仍然可以造出一個充滿罪惡的世界。

「鄧普頓獎」原名「宗教促進獎」(Progress in Religion),由華爾街投資家約翰.鄧普頓(John Templeton)於1972年創,該獎亦曾頒授予印度教徒、基督教徒、猶太教徒、佛教徒和穆斯林。歷屆獲獎者有:仁愛傳教修女會創辦人德蘭修女(1973年);泰澤團體創辦人羅哲修士(1974年);福音派佈道家葛培理(1982年);學園傳道會創辦人白立德(1996年); 物理學家及數學家有弗里曼·戴森、阿瑟·皮科克(2000年、2001年);物理學家、牧師、神學家約翰·波金霍爾(2002年);哲學家、環境倫理學之父霍姆斯·羅爾斯頓三世(2003年);神父、哲學家、社會學家湯馬斯.哈力克(2014年);物理學家馬塞洛·格萊澤(2019年)等。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