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衝擊窮國憂引發人道危機 施達基金談策略調整

2020 八月 4日, 星期二 11:37

非洲國家面對水災、蝗蟲、風災,加上新冠肺炎病毒爆發,令社會問題惡化。(圖:世界宣明會)
非洲國家面對水災、蝗蟲、風災,加上新冠肺炎病毒爆發,令社會問題惡化。(圖:世界宣明會)

新冠肺炎衝擊全球,貧窮國家雪上加霜,國際扶貧發展事工策略需調整;香港基督徒羣體也可透過關懷社區貧苦大眾,感受遠方的貧窮人。

疫情下貧窮國經濟引發人道危機

施達基金會早前製作影片探討世紀疫情對貧窮國家的影響,貧窮國面對的困境有別於富裕國家,研究發展中國家經濟的學者、施達基金會董事馮韻兒在影片中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對發展中的國家帶來三重危機:公共衛生危機、經濟危機、人道災難危機。

她指,經濟危機涉及從事非正式工作貧窮國家人民,遵守居家令時,變得手停口停,自己和家人捱餓。貧窮國家的經濟來源自旅遊業、石油礦產等,疫情影響物價下降,當地人生計出現問題,經濟危機轉變成人道危機。

聯合國報告指出,今年貧窮人口達到1.3億人,該群體達到嚴重飢荒邊緣,有30多個家將會出現飢荒,新冠病毒引發人道危需要正視。

Like Us on Facebook

善用權威網絡發佈防疫資訊

此外,施達基金會在今期《呼聲》刊出專訪討論國際扶貧發展事工策略。疫情持續大半年,富裕國忙於應對自顧不下,金錢與物資援助貧窮國也減少,國際機構以往的救援策略需相應調整,應付疫情不只是靠物資供應,而且知道如何傳送。

施達署理總幹事陳佩詩在專訪中表示,社區領袖在信息傳遞佔重要位置,在貧窮社區內奉行「傳統型權威」。一些地區未必有很準確的資訊,但是居民很相信傳統權威,如果扶貧工作者找到這些權威人士(如宗教領袖或酋長),作出介入可以幫助居民在公共衛生的行為與心態上作出改變。因此,救援者的眼光不應只放在防疫物資的援助,而是協助社區辨識及聯繫已有的資源及網絡。

施達基金董事馮韻兒也認為,經此一疫大家察覺人命比國內生產總值更重要,期望疫情之後,援助弱勢的心態繼續延續下去。富裕國家依賴國內生產總值以此作為社會發展的指標,在今次疫情給社會領袖反思追求生產能力重要還是人的價值。

基督徒羣體守望遠方的貧窮人

對於香港信徒來說,貧窮社區距離我們遙遠,在關心貧窮國民的時候可做的有幾方面。陳佩詩指出,首先對當地人民的情況有感動才說得上有行動,我們未必親身去到貧窮的國家才有感動,可以在生活上接觸到的貧乏人給他們關心也感受到貧窮生活是怎麼一回事。

馮韻兒認為,在疫情之下,我們第一次面對社區集體焦慮、創傷、失業和經濟蕭條,就是一個機會體會貧窮地區人民日常生活和景況,還可以透過書籍、記錄片等,多一點認識貧窮地區居民的狀況。她強調,憐憫除了感覺還包括認識對方。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