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角力香港成磨心?恩光書院9月17日舉辦「中美關係的未來」 網上研討會,居美港人林天樂盼基督徒多元視野堅持普世價值;在中港營商的李日生認為一帶一路是福音傳回耶路撒冷的時機;參加者來自香港、美國、加拿大等各地。
林天樂:中美角力基督徒堅持真理
居美港人、現於社交媒體負責北美國際支付和 Fintech合作的林天樂透視中美問題及基督徒的反思。
中美貿易戰始於2018年、科技戰也從同年底華為事件開始。中國對美出口是美國對中國出口的四倍多,關說雙方都有承擔,貿易逆差有三千多億。至於中國科技創新近十年開始,抖音(TikTok)在歐美超過一億營業額,還有百度、騰訊、阿里巴巴等走出中國到世界市場。
科技原意是創建無牆的世界,現時中美設立圍牆,美國總統川普推出清潔網絡計劃(The Clean Network)保護國家資產,包括公民隱私和公司最敏感的信息,免受中國政府惡意行為的侵擾;中國大陸在2014年封鎖谷歌(Google)的服務。
Like Us on Facebook
在中美角力的大環境,林天樂指,基督徒視野需多元化。他引用《聖經》新約解釋,使徒行傳2章8至11節初期教會來自大半個歐洲的人、多元種族和文化,「 多元不是分裂是溝通,耶穌與法利賽人辯論場面是大量的溝通,當中也有法利賽人和文士歸主。」以弗所書2章11至22節,外邦人在基督裡與基督徒「兩下合而為一,拆毀了中間隔斷的牆」(14節)。
不過,林天樂認為溝通都要堅持真理,包含普世價值的元素,使徒保羅在哥林多前書7章 21至23節提到基督徒的自由價值「你們是重價買來的,不要作人的奴僕。」(23節);雅各書1章27節指出社會不均:「在神我們的父面前,那清潔沒有玷污的虔誠,就是看顧在患難中的孤兒寡婦,並且保守自己不沾染世俗。」
他又認為,在香港的處境,溝通要有條件,包括真誠、信任、當權者的醒覺,並願神國藉著基督徒表彰出來。
李日生:福音經絲綢之路傳回耶路撒冷
從事電子科技行業40年、恩光書院校董李日生從中美歷史分析中美關係,從70年代至90年代中美關係良好,繼70年代美蘇冷戰中美建交、80年代美國給中國最優惠國待遇、90年代美國支持中國入世貿,但到了2000年代中國攀升成為世界工廠、2010年代中國GDP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經濟體、2014年中國啟動一帶一路,美國感受嚴重威脅, 2018年 中美貿易戰拉開序幕,現時雙方站在轉捩點。
李日生又指,中美文化也存在差異以致互相碰撞,美國精神為核心價值觀、中國行特色社會主義。契機是中美角力,外國宣教士撤離中國,但有十多外國差會在國內訓練教會領袖作宣教士,將福音傳回耶路撒冷。福音第一棒中東去歐洲;福音第二棒歐洲去美洲;福音第三棒美洲去亞洲;福音第四棒亞洲去耶路撒冷。
他提醒信徒:「中國人接著第四棒經絲綢之路入中東,這是華人基督徒的命定和機遇。」
問答環節:拉近兩地年青人對國家認同的差異
會中有參加者提問,中國經濟起飛,人權狀況是否也需改善?李日生回應,中國有14億龐大人口國家需要穩定;中國政府是善待少數民族的,對維吾爾族提供很多優惠例如入學的要求較漢族門檻為低。
李日生表示,對中國政府有信心,作為基督徒以基督的心為心接納中國政府,呼籲大家用愛心和包容拆去圍牆。
林天樂在回答其他發問者時補充,中美政府都有真理的一面,作得好的讚、不足的提出問題,《聖經》啟示錄背景是基督徒遭受打壓,焦點在於基督徒活出盼望。
至於如何栽培年青人建設中美社會?林天樂重申需要溝通,香港年青人對中國印象負面,國內年青人卻對國家有歸屬感,雙方了解彼此的思想。
李日生也認同需要接納雙方,回歸信仰站在對方立場來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