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研究所長評中國教會:大環境迫放棄美韓牧養模式

2020 十月 23日, 星期五 12:33

武漢下上堂基督教會聚會情況。(圖:武漢下上堂基督教會視頻擷圖)
武漢下上堂基督教會聚會情況。(圖:武漢下上堂基督教會視頻擷圖)

中國教會長期處於政治壓迫,西方教會將國內基督徒視為受害者。究竟國內教會的實際處境是怎樣?宗教政策研究顧問分析,國內教會脱離依賴西方資源援助、放棄美韓巨型教會模式,發展獨特的實體與網絡牧養路線。

關注中國教會發展、研究宗教政策的華源協作(China Source)創辦人布倫特·富爾頓(Brent Fulton)在《今日基督教》(Christianity Today)發文分析中西方教會關係時,從國內宗教政策與西方教會誤判中國宗教形勢為進路。

西方錯誤標籤中國教會

他首先指出,今年2月中國政府實施「宗教團體管理措施」, 禁止未經登記教會的基督徒聚會嚴懲違規者,以及連串封教堂、拆十字架、抓捕牧者信徒等的行動,目的在切斷教會對西方的聯繫,並且重新詮釋聖經的教義以符合社會主義價值觀。

在西方國家與教會,將國內基督徒概括為一群受迫害的群體,但缺乏對國內教會實況的理解,中國教會成為西方國家政治人物、維權人士、福音組織進行本身的議程時候,化作服侍他人的工具,他們對國內基督徒的觀察只是冰山一角。

Like Us on Facebook

西方眼中的中國教會印象源自文化大革命的陰影,70、80年代國內教會資源貧乏,西方國家的非政府組織進入國內提供支援。甚至在今天西方教會視中國教會為「回到耶路撒冷」的主力,急於為國內的教會發展從訂策略及支配。但今天的中國教會氣氛已截然不同,新一代的信徒跟上一代已經不同,能夠以文化領域進入世界,突破國內對宗教鉗制的局限。

中國的魔鏡

富爾頓又指出,西方人對中國的宗教群體有著強烈的迷戀,自行敘述中國教會的景況,製造了一塊中國的魔鏡未能完全折射出真相。

在數十年之間中國基督徒影響力大增,即使在當前政治嚴峻的限制,他們仍然以創意的方式實踐信仰。現時有遍布全國的牧師網絡定期參加聚會及祈禱,基督徒尋找創造性的方式來照顧邊緣群體進行跨文化外展活動,並且在網上平台作見證。

他引述武漢下上堂基督教會主任牧師黃磊指出,新媒體對教會的影響是正面的,在新冠肺炎疫情下,新媒體改變了教會牧養模式,在網絡世界發揮無遠弗屆的作用,只要克服使用新媒體的困難,教會可在新的平台將基督的真理傳遞出去。

此外中國家庭教會在宗教管理新措施下,被迫放棄美國與韓國巨型教會模式,轉向多樣化在惡劣環境中成長。

富爾頓總結,西方必需從宏觀角度重新思考中國的宗教環境,國內教會亦開始走向自己新的篇章。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