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光社講座談少兒看網劇 家長宜陪伴啟蒙增常識

2021 二月 2日, 星期二 14:10

(圖:Pexels)
(圖:Pexels)

疫情期間兒童及青少年上網看電視電影,但網絡世界審查卻寬鬆,家長如何從旁指導?明光社1月28日舉辦講座,中大梁麗娟講師認為,家長了解孩子的面貌有助與新一代溝通,多留意自己與孩子的異同,並反思屬哪類型家長、教養孩子最終目的等。

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講師梁麗娟在講座中,提出新一代兒童的特性,以及陪伴孩子看節目的重要,並分析父母怎麼樣的價值觀影響下一代。

她指出,網絡節目的特性,在網絡世界多數節目是非宗教元素,為要突顯公平。孩子在網絡世界的特性包括缺少與人接觸、較少參與公共活動、對收入感到不安、對性及關係抱著不確定的態度、追求言論自由平等的互相包容、重視獨立的意見。

論到兒童節目有些不適合他們的年紀,一些兒童節目是包著糖衣的毒藥,扭曲世界觀、價值觀、兩性的形象,鼓吹過早的性教育 ,處理事情時行使暴力,滲入消費主義的價值等。有家長拒絕子女獨自觀看,好處是保證他們接觸的內容屬於安全,經過家長過濾,以及為孩子建立使用正面媒介的習慣,但壞處是孩子一樣可以從成年人電影或劇集知道成人題材的內容,也構成對家長感覺不公平。

Like Us on Facebook

因此家長可跟孩子討論電視節目,有些話題在學校老師未必提到,家長可以藉著機會提供基本的常識,或者看電視廣告的時候大家交流看法,譬如代言人的造型是否過於性感等。

梁麗娟提出,陪伴孩子看節目,原因是兒童期轉到青年期需要更多時間,接觸到互聯網的時間長,而且資訊五花八門容易混淆價值觀。解決方法是家長定規矩,選取內容適合的節目給孩子揀選,然後父母給子女解釋和分享節目的內容,例如性教育的節目,與孩子一起看回答他們的疑問給他們啟蒙。

她建議政府優先推動優質少兒節目標章、收兒童收視指南、情節標示機制等措施,另監管播放時段從下午4時至晚上10時不許播放兒童不宜的節目,以此建立兒童友善的媒介環境。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