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光社講座 陳永浩讚教會勇破社會不義潛規則

2021 五月 11日, 星期二 9:35

團體抗議清拆劏房戶。(圖:flickr)
團體抗議清拆劏房戶。(圖:flickr)

香港開埠早期教會開展教育、扶貧等,今天教會處於大時代十字路口,如何以古鑑今?明光社5月6日舉辦線上講座,陳永浩博士細訴過往教會勇於打破社會不義潛規則,籲未來教會仍可幹一番事業。

大是大非 過往教會衝破不義潛規則

該次講座題為「細訴香港教會過去、現在、將來」,香港恒生大學社會科學系高級講師陳永浩回顧教會的社關工作有辦學、醫療、房屋、慈濟、傳播知識。

他提到英國販賣黑奴,在市場有價錢,收入佔英國國民經濟大分數,取消黑奴貿易對抗權貴遇到極大阻力,聖公會福音派的韋伯福斯(William Wilberforce)奮力提倡解放黑奴,提出廢除黑奴交易的條文,成為解放黑奴的勇士。

香港被視為自由港,原是為了方便鴉片買賣、走私茶葉、人口販賣的貿易,甚至馬禮遜在東印度公司做翻譯,他的兒子成為首位政務官;普魯士新教傳教士郭士立1827年來華,幫政府賣鴉片但成立宣教團體,是一位受爭議人物,早期教會發聲反對這些人物從事違背聖經的工作,教會不一定跟隨社會約定俗成的潛規則。

Like Us on Facebook

陳永浩繼續指,早期香港教會辦學幫助莘莘學子在社會向上流,開啟文化視野。今天社會紅線處處,到處關卡設限制,教會怎樣突破學像聖經所說靈巧像蛇馴良如鴿子。

在傳播知識上,英華中學的印刷廠印刷全世界第一份華文報紙《遐邇貫珍》(Chinese Serial),陳永浩形容該份報紙為舊式的《國家地理雜誌》,報導全球新聞、輪船行程表、科學資訊,甚至為種痘方位提供指引,在版位另闢角落傳福音。

另外,教會辦醫院秉承耶穌醫治的工作,還有解決住屋問題,1953年聖誕節石硤尾木屋區大火,兩所教會共同決定建立三個平房徙置區給石硤尾災民,提供遷徙的選擇,有三個平房區,分別是渣甸山衛斯理村、柴灣愛華村、大窩口亞斯理村。

教會團體也關注世界,1970年代接收越南難民,今天香港卻輸出「難民」,大批港人移民海外。

質疑教會默不作聲換取安然

談到今天香港教會在自由空間收窄下,一味順服是否就等於默不作聲?羅馬書13章重點作善的不用懼怕,陳永浩質疑:「教會顧慮國內事工默不作聲就會安然無事?不分是非的宗教何來令人信服所傳的福音? 教會是否照常聚會無動於衷?」並直言,中立與中肯是兩回事,中立都是一種立場的表態。

陳永浩表示,今天有教會營運光房,在地產霸權有限空間營運能協助基層,教會亦有盈利,榮神益人。他補充,教會買私樓做光房為教會帶來的,是心靈回報而非金錢回報。

此外,有教會每星期到公園探訪露宿者,派發自製麵包;觀塘潮語浸信會開辦嗎哪餐廳,結合福音與社區服侍等。

教會未來還可幹一番事業

至於教會的未來,陳永浩促教會反思當下有否屬靈不滿足而有能力去承擔,以致改變世界,在2021年的香港處於十字路口,教會苟且偷生還是幹一番事業?盼以古鑑今。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