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全使命之父」突逝世 倡福音社會並重挑戰華人教會觀

2021 六月 30日, 星期三 10:41

勒內·帕迪亞。(圖:勒內·帕迪亞官方臉書)
勒內·帕迪亞。(圖:勒內·帕迪亞官方臉書)

「整全使命之父」 拉丁美洲神學家勒內·帕迪亞( C. René Padilla)4月27日下午在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突然去世,享年89歲,生平倡議福音與社會實踐、關注貧苦者,挑戰當代華人教會參與社會服侍只為福音預工的觀念。

傳福音和社會參與不可分割

帕迪亞被稱為「整全使命之父」 (Father of Integral Mission),身為神學家兼宣教士,一直以來倡導信徒要理解上帝的使命,同時以宣講和實踐的方式去傳基督的福音,並且主張福音跟社會參與不可分割。

在20世紀60、70年代,教會在教導個人得救的福音時,他和秘魯的塞繆爾·埃斯科巴(Samuel Escobar)開始強調「全面宣教」(misión integral),對於當時的福音主義提出挑戰,認為它過於狹窄只關心個人得救而犧牲了更寬廣的社會關懷。同時對於社會公義力陳:「公義是和平出現的必須條件:沒有公義,便沒有和好。」

Like Us on Facebook

帕迪亞在1974年第一屆世界福音宣教大會、福音派領袖約翰.斯托特(John Stott)起草的《洛桑信約》提到:「傳福音和參與社會活動都是我們基督徒職責的一部分。」他指出,傳福音和參與社會活動似乎不相同,但福音包含宣揚和實踐,因此兩者密不可分。

傳福音和社會參與需要同時進行,在整全的使命中基督徒宣講福音,呼籲人在生活所有領域去愛和悔改,藉著個人見證耶穌基督將恩典轉化,福音便進到社會產生影響力,結果是我們的社會參與產生福音性的影響,於社會和世界上的行動,以我們未知的方式擴展天國。

帕迪亞在其著作《兩個時代之間的使命:國度論》 (Mission Between the Times: Essays on the Kingdom),收錄了《洛桑信約》 (Lausanne Covenant)會議制定,包括「與各個主題相關的基督教社會責任」、「前瞻性的門徒訓練」、「教會更新與合一」,圍繞這些主題開展的討論,很大程度引入了該名拉丁美洲神學家帕迪亞的神學思想。

《洛桑信約》挑戰華人教會路線,對一向以堂會為中心、社會參與只為福音預工的華人教會帶來提醒,《洛桑信約》要點在於關注社會上受壓迫的人。

少年經歷孕育福音進社會思想

勒內·帕迪亞1932年10月12日生於厄瓜多爾首都基多,在社區與美國傳教士一起成長,少年時代為安第斯之聲(HCJB)事工翻譯美國廣播節目,父母為福音派基督徒。

他與父親在街頭舉行佈道時曾遭暗殺,抗衡社會壓迫、剝削和濫權,爭取正義與和平,孕育後來的神學思想與福音路線;帕迪亞於1960年至1970年代初期,致力推動拉丁美洲的貧困神學(theological poverty),得到外國正視當地的社會貧困問題。

1959年帕迪亞獲惠頓學院(Wheaton College)哲學學士、神學碩士學位;同年被任命為拉丁美洲國際基督徒學生福音團契旅行秘書。

1963年至1965年於曼徹斯特大學完成新約聖經博士學位,另於1992年獲惠頓學院頒授名譽神學博士;1996年任援助機構Tearfund國際總裁。

帕迪亞已婚,女兒露絲·巴迪拉·戴博斯特(Ruth Padilla DeBorst)為拉丁美洲神學家。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