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變遷何來「盼望」? 葉漢浩籲夾縫中活出耶穌價值觀

2021 七月 16日, 星期五 10:57

(圖:pexels)
(圖:pexels)

近年香港社會急劇變化,基督徒在現實夾縫中何來有「盼望」?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神學院助理教授葉漢浩在近日的線上個人培靈會,析解盼望的涵意,乃現實生活方向與力量,鼓勵信徒活出耶穌的價值觀。

「夢想」被用於管治 「盼望」乃生活方向與力量

葉漢浩在第二晚線上培靈會以「盼望的重要:由羅馬和平夢說起」為題,首先析解「夢想」與「盼望」之別。

「夢想」可被政府用以管治人民,他指,一世紀羅馬帝國統治世界用制度和軍隊之外,塑造一種給人民和平的想像,如奴隸對社會的貢獻,將和平夢合理化,羅馬政府只要讓人民接受這種夢想的價值,當下現實面對的一切都變得合理,除了操控人對將來發生事情的想像,更操控人對現在的思考,「夢想」是中性,美國初期發展也如此。

在信仰角度就是「盼望」(Hope),在希臘語中是影響今日的我們。舊約聖經包含恐懼或盼望,沒有盼望便變成恐懼,恐懼除了來自現實社會、人性恐懼,還代表未能啟動應有的盼望。新約聖經耶穌就是盼望,盼望不單是我們期望發生的事,更給我們今天方向與力量。

Like Us on Facebook

盼望有兩種特質:「現實性」(already)、「未來性」(not yet),「現實性」給予我們超越現實困難的視野;「未來性」給予我們方向與價值,就如腓立比書3章20節指,我們卻「是」天上的國民,並且「等候」救主,就是主耶穌基督從天上降臨。

信徒活在現實夾縫 思考信仰核心是什麼

基督徒處於盼望與夢想之爭,大環境的夢想可能打擊年輕人,突如其來社會的改變可能失去上流的階梯,失去面對生活的力量出現壓抑,現實的夾縫使人失去盼望,基督徒如何自處?

葉漢浩勉勵信徒:「看到別人的受苦,更加要尋找今日活得有力的來源,以致我們成為更多人的幫助,這是狹縫中的使命之一。」並藉此思考信仰核心是什麼。

他引用羅馬書8章24節給信徒盼望的確據:「我們得救是在乎盼望;只是所見的盼望不是盼望,誰還盼望他所見的呢?」經文重點是「得救的本質」,基督徒回應世界與世人不同,盼望是積極、與使命掛鉤的力量來源。

葉漢浩解釋,天國救恩已經來臨到世上,信徒因著耶穌基督的生命在現世迎向未來,「我們活在的末世是在天國與現世的夾縫中,既要面對處身社會的壓迫,但同時享有天國帶來新的身份(天上國民),所以現實生活與世人不同。」

「盼望」的本質 活出耶穌的價值觀

「盼望」,每個人有心目中的一套,若然與事實不符就會失望,聖經告訴我們,耶穌就是那盼望,即是祂活出來的價值,耶穌面對馬帝國強權壓迫,仍然進入社群關懷受苦者。

今天基督徒如何過活?葉漢浩提醒大家「生活力量來源視乎人捉緊那種價值」,基督徒在現實的夾縫活出天國的核心價值,例如愛人如己,在現世回應時代、在聖經紮根判辨是非。

對於基督徒移民,他認為無論去或留,上帝給每一個人都有獨特的使命,持守這使命成為活著的力量、永生的確據。

葉漢浩博士線上培靈會「夾縫中」系列共三講:「夾縫中的信」、「夾縫中的望」、「夾縫中的愛」,分別於7月9日、7月13日、7月27日(原定7月20日)晚上9:30舉行,講座視頻上載於其個人YouTube頻道。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