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體修復師辦殯儀社企 盼流產嬰安息基層善終

2021 七月 30日, 星期五 9:52

流產嬰棺木內有細緻的陪葬物,反映對「生命」的尊重。(圖:明光社視頻擷圖)
流產嬰棺木內有細緻的陪葬物,反映對「生命」的尊重。(圖:明光社視頻擷圖)

生死有時,明光社7月28日舉辦「生死教育 – 從認識死亡到珍惜生命」分享會,遺體修復師伍桂麟一直倡議大眾對遺體尊重,創立殯儀社企「修補」人的靈魂體。

倡議大眾對遺體尊重

遺體修復師伍桂麟,大學修讀藝術,在中大醫學院擔任解剖室經理11年,推動「無言老師遺體捐贈計劃」的念頭,以致醫學院有足夠的遺體捐贈,不需再用無人認領的遺體,提倡大眾對「生命」的尊重。

伍桂麟其後成立殯儀社企「一切從簡」,結合生死教育書店、殯儀後事策劃、臨終照顧規劃。該次分享會其社企舉行,店內裝潢給人一種近似文青書店的感覺,中央長桌擺放生死教育相關書籍和繪本,從社會學、人文學等解讀生死;長廳高身木架櫃擺著大小不一的骨灰盅、由遺物轉化而成的物品,散發著祥和恬靜的氣息,曾吸引長者帶同親戚上來。

Like Us on Facebook

他在分享會提到未亡人對遺體處理,過程可能引發家族紛爭,每個人都用不同角度表達對先人的愛,離世者生前又未清晰表達殮葬意願,這影響家人關係。

讓流產嬰安息 助基層善終

其殯儀社企亦照顧流產嬰孩,過往在香港不足24周流產嬰孩遺體沒有合法途徑處理,一般當作醫療廢物處置,現時有宗教團體興建的天使花園協助殮葬。

他介紹一副安放24周以下流產嬰遺體的棺木,棺木內的公仔尺寸等於15至16周的實體嬰孩,這個周數流產機會比較高,棺木裡有嬰孩衣服、十字架或按不同宗教人士的宗教物、一束花、動物玩具等,全部使用可分解的紙張製造,父母可以自行製作陪葬品,他負責給流產嬰兒遺體復修。

伍桂麟亦推廣大眾對殮葬的認知,舉辦遺體捐贈講座,每場大約20分鐘,從臨終前遺願、財產分配、殮葬安排、講解器官捐贈,讓大眾認識「一切從簡」的觀念。

「一切從簡」與長生店的分別,在於該店位處深水埗區,協助基層人士善終,方便離世者家人處理死亡證、聯絡社工跟進、申請殮葬費等,減省他們的憂慮。

殯儀社企推廣生死教育

至於生死教育「一切從簡」的繪本書讓人認識死亡,人們對生老病死的觀念可能從電影電視劇集而來,與現實未必相同,這些繪本的話題從兒童死亡、父母或祖父母離世也有談及。

此外舉辦讀書會臉書直播,有20多人參加,邀請治療師分享服侍安老院長者的經驗。他指,談論死亡並一不是即時切入話題,從老人家的病痛、年老問題、照顧者的情緒說起。

伍桂麟又提到,香港過去兩年社會運動有市民死亡,提供生死服務是盡量做「修補」的工作,減低離世者家人的哀傷、憤怒,協助年青人面對身邊的人突然其來、遺憾的死亡,學習怎樣自處,因哀傷有不同階段:否認、憤怒、情緒焦慮、最後放手,藉著其專業貢獻社會。

伍桂麟是香港著名生死教育工作者及遺體修復師、前中大醫學院解剖室經理、殯儀社企「一切從簡」及生死教育書店創辦人、香港生死學協會會長、2019年十大傑青,香港紅十字會2020人道年獎得主。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