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尼泊爾群體調查:冀學生建立自信融入華人社群

2021 九月 14日, 星期二 8:49

香港尼泊爾兒童。(圖:Flickr)
香港尼泊爾兒童。(圖:Flickr)

香港尼泊爾群體在學校、社交、語言遇上甚麼挑戰?建道神學院跨文化研究系進行調查,受訪者盼學好中文搵工作,團體呼籲教會協助他們融入社區;另有來港11年的尼泊爾人信主,並將福音傳給同胞。

盼活動教學將來搵好工

「尼泊爾少年學生實況」研究由建道的華人宣教人圈群體策略研究小組行,探討香港尼泊爾學生在學校及社區面對的挑戰,受訪者年齡9至16歲、小三至中四,收回106份問卷,探討問題包括:成長生活挑戰、人生願望、與家人關係、學習中文、校園訴求等,調查於今年5月發佈。

受訪者在學校,希望增加教育資源、額外補課、有中文學習指導;人生願望是賺大錢搵好工作、個人接受高等教育。學習方面,希望校方提供多創意富活動的教學,但少有自發主動學習,也較少考慮校外進修。

面對挑戰方面,首選學習中文,其次跟華人同學交友因兩者是互動,透過跟華人同學交談學習到中文。在社區希望得到的活動,男生選擇球類、女生喜好舞蹈音樂。

Like Us on Facebook

建議:學校增加輔課 教會助融入社區

報告中提出多項行動建議如「教學策略」著眼校內的資源:1. 專業訓練信徒爭取入校工作 ;2. 資助校內有關活動增加課堂數量和輔助功課時間;3. 課餘功課輔助班建立友誼,獲得同輩信任;4. 教會開辦補習班鼓勵會眾支持。

「文化活動方式」有多項建議,包括 : 1. 戶外學習增加多些注重活動的教學;2. 舉辦 運動、球類、音樂、舞蹈、富文化特色的活動。

總而言之,幫助尼泊爾學生在校與社交的生活,從而建立開放自信融入華人社群;教會方面,學習好撒馬利亞人關顧少數族裔,學習中文,透過舉辦活動凝聚該群體,並且發展持續、互愛、互重的關係,教會以行動實踐教導會眾。

尼泊爾人來港11年信主 福音傳同胞

發佈會邀請本地尼泊爾基督徒分享見證,弟兄指,爺爺是啹喀兵,他在香港住了11年未能流利操廣東話。在佛教背景家庭長大,自少拜祭很多神靈,哥哥身體癱瘓家庭經濟拮据,母親辛勞地照顧哥哥,帶他們到廟宇拜祭但沒有平安,後來有基督徒恆常家訪分享基督教信仰,母親逐漸轉變接受耶穌做個人救主,將憂慮交給神,人也輕鬆下來。

該弟兄後來也表受了主,哥哥雖然未有康復旦一家心裡都充滿平安喜樂,在哥哥的葬禮上惟有得到教會弟兄姊妹的支持,協助安葬禮。

他來了香港後,同樣遇到身份危機,參加Inter City Ministry找回真正的身份,就是基督裡的兒子,現在還在教會事奉擔當男士事工,除了男士事工,機構也有青少年、家庭事工、社區外展活動等,帶領社區居民看醫生,在油麻地橋底的吸毒者不少是尼泊爾人,他道關心他們,有尼泊爾夫婦信主。

據2016年統計,香港尼泊爾人大約40,000,佔人口的0.5%,從事建築、保安、侍應,分散在各區成為福音禾場。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