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聖餐崇拜」交流會:聖禮不礙於實質場地

2021 九月 23日, 星期四 16:11


疫情下教會聖餐崇拜或彌撒於網上舉行,神學和信仰層面有何反思?神學對談小組9月3日舉辦合一講座《疫情下的聖餐崇拜/彌撒:挑戰與回應》,建道副教授陳韋安指聖禮不礙於實質場地;信義會牧師方克信認為,信徒領受聖餐過程發揮公開認信功能;聖神修院神哲學院教授羅國輝表示,天主教的聖言與主聖餐和普世教會是一體的。

陳韋安:教會牆外聖禮具神學基礎

建道神學院神學系副教授陳韋安指,宗教改革家對聖禮分歧,他傾向加爾文聖靈的觀念,耶穌基督藉聖靈促成聖禮的果效,作為思考網上聖餐或福音派聖餐禮儀的做法。

福音派強調紀念說,而自由教會網上聖餐神學基礎在於5點:上帝恩典超越物理的阻隔;聖靈超越空間的限制;紀念的重點是信心;聖餐與群體的聯合;聖靈的空間與教會群體的位格性。

陳韋安解釋,教會不在四堵牆,位格性建基於聖禮,聖禮多過實質場地,連結不在於施餐者而在於群體,會眾祈禱領受就可以接受聖餐,條件是領聖餐者與崇拜同步進行,觀看重播非時段內已不是同一時間同一群體領聖餐,失去意義,所以參與聖禮著重時間不在於空間,因此網上進行聖餐有神學基礎。

Like Us on Facebook

方克信:信義會視聖餐為聖禮之一

基督教香港信義會牧師方克信認為,聖餐崇拜或彌撒對基督徒群體的信仰佔有相當席位,不論神學背景大家都重視。

香港信義會對聖餐或彌撒的理解,視聖餐為聖禮之一,耶穌基督最後晚餐在門徒當中設立,主耶穌將餅和杯賜給信徒,凡領受的人有上帝赦罪的恩典。就聖禮而言主吩咐信徒對上帝話語的信,順服上帝的話前去領受作成記念主的效果,因此參與其中的信徒產生3個功能 : 「向上」對上帝的信和感恩的心;「向內」堅固信徒群體之間彼此相愛的心;「向外」參與的信徒更有力量學習耶穌的榜樣,本於愛心服侍他者。

方克信補充,進行聖餐的信徒在不同時間、地域,大家都是領受同一位基督的身體,參與檢視心靈越是不足越渴望參與聖禮,因此信徒在領受聖餐過程發揮公開認信功能。在疫情下信義會的堂會除了網上進行聖餐禮,歡迎信徒預約在不同日子回到教會,以小團體形式讓牧者施予聖餐。

羅國輝:《天主教教理》禮儀具體活現在窮人

聖神修院神哲學院教授羅國輝神父根據《天主教教理》1166講解聖餐,乃教會按照宗徒傳統,自基督復活那天開始,在每個第八日慶祝逾越奧跡,這天稱為主的日子或主日,「主的聖餐」 是這個日子的中心,信徒團體藉此與復活的主相遇,祂邀請信友參與這盛宴。

「基督藉著聖言和聖神的德能臨現, 在他所建立的聖事、彌撒聖祭之中, 並且在聖職人員身上,但最高峰是主基督 臨現於感恩(聖體)聖事的餅酒形下。」《天主教教理》1373。

這種臨在以不同方式呈現,不單止在崇拜禮儀當中,更加具體地活現在窮人群體,藉此認出我們屬於基督,天主教的聖言與主聖餐和普世教會是一體的。

在疫情下堂區聖堂及轄下小堂繼續開放供信徒作私人祈禱,信徒可以採取幾種方式代替參與主日彌撒,例如觀看任何網上直播或重溫主日彌撒、反省彌撒經文或閱讀聖經,也可於網上參與平日彌撒。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