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翻譯日」追念教父耶柔米《武加大》聖經貢獻

2021 十月 8日, 星期五 9:49

耶柔米肖像與1922年版的《武加大譯本》。(圖:維基百科)
耶柔米肖像與1922年版的《武加大譯本》。(圖:維基百科)

聯合國將9月30日定為「國際翻譯日」,紀念第四世紀西方教會聖經學者耶柔米,完成拉丁文《武加大譯本》,聖經翻譯精神延續後世,間接惠及華人信徒以中文讀經。

完成聖經拉丁文《武加大譯本》

柔米[Jerome] (公元347-420年)為意大利東北部一名神父,在羅馬接受教育,學習拉丁文,在遊學過程研習、精通希臘文和希伯來文,一生奉行苦修,前往敘利亞沙漠苦行,晚年定居於耶穌的出生地伯利恆,過著苦修隱居的生活,於公元420年9月30日在伯利恆附近去世。

其重要貢獻為完成聖經拉丁文《武加大譯本》,還將已經失傳的《希伯來福音書》部分翻譯成了希臘文,並建立古典晚期最卓著的私人圖書館,包括學生時代的異教文學經典,以及大量基督教聖經與神學作品,早期拉丁教會尊他為四位西方教會聖師之一。

《武加大譯本》乃耶柔米按照希臘文版聖經《七十士譯本》舊約翻譯成拉丁文,後來為了更加準確以原文希伯來文直接翻譯為拉丁文,《武加大譯本》遂成為官方聖經,即使千五年過後仍為羅馬天主教使用。

Like Us on Facebook

宗教改革掀聖經翻譯風潮

耶柔米的聖經翻譯思潮影響後世深遠,及至今天的信徒能以本國的語言閱讀神的話。《武加大譯本》面世後,因印刷術尚未發明,手抄經卷不易攜帶,教廷將聖經詮釋權掌握在教父和神職人員手上,普羅百姓無法閱讀聖經。

英國神學家威克里夫為打破這風氣,讓庶民百姓都能夠讀懂聖經,1378年著手將聖經翻譯成英文,成為《威克里夫譯本》聖經。

在16世紀宗教改革時期,馬丁路德將整本聖經以原文翻譯為德文,1522年丁道爾得到馬丁路德的德文聖經及啟發,直接將希臘文和希伯來文聖經翻譯為英語,成為英語世界第一本直接以此譯成的英文聖經,由於當時印刷術盛行,該譯本大量印刷普及民眾,為著名的《欽定版聖經》(King James Bible)。

聖經翻譯風潮延至19世紀末,已經有404種語言的版本出現,其中包括中文聖經《和合本》,於1919年正式出版,問世一百多年一直是華人教會權威的聖經譯本。

國際翻譯日除了紀念耶尤米,也記念每位為聖經翻譯作出努力的先賢。

巨型馬賽克藝術展記念耶柔米逝世

此外,為記念耶柔米逝世1,600年,去年英國有藝術家創作兩米多高、10塊面板組成的巨型馬賽克作品,在英格蘭和威爾士巡迴展覽。

聖經協會和英格蘭和威爾士的天主教會贊助推出巨型馬賽克,其中包含數千塊彩色玻璃,這些玻璃通過使用古代拜占庭開發的smalti馬賽克技術形成了驚人的藝術品,顯示了傳統上與耶柔米相關的符號,例如獅子、書本和頭骨,藝術家還用電腦技術將耶柔米的肖像重現。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