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 · 生命》微電影系列放映會 揭婚前性行為5大疑惑

2021 十一月 2日, 星期二 14:00

婚前性行為迷思:只是兩人相處模式?遲早都會結婚? (圖:《愛 · 生命》微電影系列預告擷圖)
婚前性行為迷思:只是兩人相處模式?遲早都會結婚? (圖:《愛 · 生命》微電影系列預告擷圖)

天主教香港教區早前推出《愛 · 生命》微電影系列,向北美及全球華人推廣生命價值,何文康博士在網上放映會探討「貞潔、墮胎的倫理」,列出婚前性行為的迷思,男女對性和結婚的差異,將產生很大的痛苦。

墨爾本若望保祿二世婚姻及家庭學院博士何文康,列出婚前性行為的迷思:

1.「對雙方都沒有傷害」?分手的時候帶來很大傷害,尤其是女性;

2.「有性生活並不代表整個人投入,只是兩人之間的相處模式」?這是主觀的看法,從心理學角度性行為產生荷爾蒙令人互相依附,若然分手產生很大的痛苦;

3.「婚前性行為有助美滿婚姻」?婚姻基石是一生一世,沒有承諾只有性關係不能帶來美滿的婚姻;

4. 「兩人遲早都會結婚」? 男女觀點不同,女方以為婚前性行為令男方愛她,男方覺得性和結婚兩回事,況且婚期押後結婚機會越低;

Like Us on Facebook

5. 「身體所做的事不會影響個人與上帝的關係」? 性行為可能帶來生命,便牽涉到上帝的介入,性、恆久真愛、生命的產生,三者緊密不分開,如果將每部分切割出來沒有帶來婚姻的幸福,分手的時候更帶來傷害。

何文康也指出婚前性行為6點害處:阻礙深入的溝通;容易陷入不健康的關係;影響人生規劃;缺乏信任和害怕將來的委身;染上性病;因懷孕而墮胎。據統計在新冠疫情下,性行為數字上升及墮胎個案激增。

他引用《教理》2353、2390、2391,婚前性行為缺少一男一女終生結合的承諾,生兒育女作為夫妻二人成為一體的結晶;《教理》2270,人的生命由受孕開始就絕對受到尊重和保護;人擁有尊嚴,每個人都是按照上帝的形像所造的;無辜弱小的胎兒生命也不可被侵犯,他們都擁有生命權;人工墮胎是嚴重違反道德律。

《愛 · 生命》微電影系列由香港教區婚姻與家庭牧民委員會及《喜樂生命》聯合製作,今年6至7月於北美東西岸、中港台澳舉行放映會。

故事內容根據真實個案改編,由4套單元電影組成,主題包括:「責任」(婚前性行為導致懷孕的抉擇?);「我不可愛嗎」(產前檢查發現胎兒異常怎麼辦?);「不褪的痕跡」(不育的掙扎?);「生命中的三岔口」(為拯救母親而放棄胎兒?)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