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覺失調vs思覺過敏 精神科醫生:發病率在青少年期

2022 二月 18日, 星期五 10:08

(圖: flickr)
(圖: flickr)

思覺失調與思覺過敏有何分別?如何有效治療?基督教愛協團契近月舉辦公開講座,精神科專科醫生趙珮瑜指,思覺過敏是思覺失調的前期,前者透過認知行為治療,後者病發率每1萬人每年就有5宗新個案,成因非單一性。

思覺失調:藥物、心理、復康治療

思覺失調病發率每1萬人每年有5宗新個案,總人口之中有3%的人會一生曾經出現過這現象;發病率年齡由青少年期至20至30多歲,男性發病年齡較低。

主要症狀有思想及言語紊亂、妄想(脫離現實但患者深信不疑的思想)、幻覺幻聽幻味(患者看到但別人看不見的東西),這些症狀致使患者乏自信、退縮,甚至出現怪異行為。

成因不是單一性的,包括先天遺傳(一般來說不會過高);後天誘發性(壓力、學業、經濟、工作變遷);藥物濫用;腦部病變(聽到聲音嗅到怪味),這些都會推高思覺失調的出現機率。

患者以往普遍延誤尋求診治,現時醫療體系改善能夠及早治療;治療方面包括藥物、心理、復康。

Like Us on Facebook

「藥物 」,透過藥物調整患者的多巴胺,減少幻覺幻聽的症狀,改善語言、思想、情緒,提高集中能力。「心理 」,患者在治療後心理仍有陰影,否定自己的能力,心理治療在這方面發揮效用。「復康」,思覺失調分陽性和陰性症狀,除了幻覺幻聽之外,個人變得沉默寡言、動力減低、削弱學習和工作能力,透過復康如職業治療逐步建立患者的社交能力,增加自信心令康復更進一步。

思覺過敏:認知行為治療

思覺過敏是思覺失調的前期,尚未成為疾病,在思想和感官上出現過敏,思覺過敏在青少年及成年人兩者都有出現,有機會來自隔代遺傳。

根據2012年外國一項大型分析思覺過敏轉化成思覺失調機率,發現6個月後機率為18%、一年後22%、兩年後29%、三年後36%,如果及早發現及轉介有效早期干預,轉化率會下降,一年後只有10%至18%。

測試指標可基於患者是否功能下降,包括學業、工作、社交、自我照顧能力,一年內有否明顯倒退。治療方面,曾經有文獻指出用魚油Omega-3出現成效,但這只作為參考。

有效治療是透過認知行為,也為大眾接受的治療方向,能幫助患者了解自己的想法,以及出現相應的行為,減輕或撇除過敏的感覺,主要是透過心理方面的跟進。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