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區全人發展委員會在四旬期前夕主辦戶外生態苦路活動,以生態角度默想耶穌受難;教區亦邀請夏志誠主教撰寫《生態苦路》,透過靈修操練提升人們加強生態環保的力度。
教區全人發展委員會4月1日主辦「天地人和:四旬期戶外生態苦路」,在基督苦難主日前夕與三十多位教友往大嶼山行經多處地點,以生態苦路作默想,為受造界祈禱,準備心神迎接聖周,終點在聖母神樂院。
方濟會伍維烈修士靈修短講,透過每一處苦路的主題,反思教宗方濟各的生態通諭《願袮受讚頌》給予的啟示。
此外,教區全人發展委員會邀請天主教香港教區輔理主教夏志誠重新撰寫《生態苦路》,讓教友透過默想主耶穌的苦難以生態環保角度反省人與萬物之間的關係;2000年夏主教曾撰寫《環保苦路》,2023年的《生態苦路》小冊子相對在生態危機上更廣泛而深入地助人反省。
夏志誠在視頻分享,苦路本身是通過主耶穌的苦難默想反思自己與主的關係和萬物的關係,他以此撰寫當年的《環保苦路》,並指環保好像一種行動性進行具體實在的事情,生態這個詞涵蓋性廣闊好多,時至今日人們對生態環保意識增強,因此透過一些靈修操練提升人們加強生態環保的力度,從而撰寫了《生態苦路》。
Like Us on Facebook
《生態苦路》供讀者透過15處走過這趟生態的旅程,主題包括:耶穌被判死刑、耶穌肩負十字架、耶穌第一次跌倒地上、耶穌遇見母親、耶穌安慰痛哭祂的婦女、耶穌懸在十字架上、耶穌在十字架上捨生、耶穌的屍體被卸下、耶穌被埋葬、耶穌復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