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倫理講座」探討生死 葉慶華:永恆非永活與主圓滿的愛

2023 四月 14日, 星期五 11:17

 (圖:pexels@Admiral General M.)
(圖:pexels@Admiral General M.)

每個人只有一次死亡經驗,葉慶華神父在生命倫理講座揭開死亡的奧秘,從基督信仰永恆並非永活,是進入上帝圓滿的愛,鼓勵人將心中掛慮交託給上帝。

向逝者說「再見」:朝向一種願望

死亡沒可能參考過來人的經驗,縱使瀕臨死亡的人分享的經驗也只是個人化,每一個人只有一次死亡的經驗,是否感覺平安源於自己怎樣看生命,怎樣發揮生命源於對人生的願望與喜惡,這些都是動力的泉源。

不論任何環境,人都可以發揮潛能、實現自我、服務社群,縱使社會有戰爭暴力動盪,也如孟子說:「所欲有甚於生者,所惡有甚於死者。」意思是捨生取義、不想見到不公義的事情,每一個人都渴望得到想要的東西憧憬美好的事情,無奈人生渴望的事受著威脅,如處於戰爭的社會、社區暴力、健康疾病等。

每一個人都會有生命結束的時候,唯有以信念支持,挫折逆境中堅持心中所想。在安息禮拜懷念逝去者,生平對家人、身邊的人付出的辛勞,常聽到一句說話與亡者「告別」、「再見」、「後會有期」, 反映大家都朝向一種願望。

Like Us on Facebook

理性能解讀死亡?死反映生的問題

葉慶華繼而探討不同宗教對死亡的解讀,人渴望有圓滿的幸福,圓滿包含永遠的意義,也是人性最深的渴望,無奈人生是先天的矛盾,憑甚麼動力活下去呢?不同的哲理和宗教企圖為死亡提供答案。

從理性角度看,人在死亡前善用人一生,對生命意義來說生與死都是一種奧秘,不同的學說不同的解讀,視乎這種解讀是否與自己的經歷產生共鳴。人生是不斷變化,不同階段的經歷有不同的感應,所以這種共鳴是浮動的,小時候相信這哲理宗教教長大後未必相信。

從人生哲理角度看衍生一連串問題:人死後是否塵歸塵土歸土?人生價值怎樣肯定?人死後若說回歸自然,在這種自然之中怎樣安頓在生時的掛念?若沒有一個將來人會感到平安嗎?死的問題反映著生的問題。

基督信仰:永恆非永活乃圓滿的愛

徒基督信仰角度,死亡通向永生,世上有各式各樣的人,有不同際遇,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變化和差異,理性思維沒法完全明白。

聖經強調,上帝創造天地和世上各式各樣的人,人不是灰塵泥土,是上帝賦予的氣息,有著上帝的樣式。因此,人死後永遠與上帝一起,人因著上帝的愛而生,在世上最後的歸宿也是在上帝的懷抱。

神是愛,人與祂相似,耶穌基督釘十字架彰顯神的愛,為了每一個人的幸福和永生捨己釘十字架,人生的意義在於各種關係中彼此相愛,這種愛使人相似上帝通向永恆。基督徒認為神是愛,愛永存不撓,所以死亡不是人生最後的事實,最終的價值是貫通現世與來生。

基督教所肯定的永恆並非一個永遠活著不死,而是圓滿的愛與神合一的關係,在天國浸沉在上帝的愛裡。死亡不是灰飛煙滅生命從此消失在深淵,乃是進入更新的愛裡。

葉慶華總結,平安來自相信「死亡不是生命的終結」,鼓勵每一個人將心中的掛慮交託給上帝,欣然轉向在主裡無邊的愛,這份愛為我們打開未來的門。

聖神修院神哲學院「生命倫理資源中心」2月18日舉行講座, 葉慶華神父主講,題目為「在死亡面前的智慧」。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