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巴悲苦民族爭奪生存權 楊慶球牧師盼泯滅恩仇

2023 十二月 20日, 星期三 16:57

楊慶球牧師。(圖:宏恩基督教學院)
楊慶球牧師。(圖:宏恩基督教學院)

宏恩基督教學院12月9日舉辦「以巴風雲」神學講座,楊慶球牧師指出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兩個民族都經歷了悲苦。猶太人在過去遭受西方歧視、宗教改革家馬丁路德迫害、納粹屠殺;巴勒斯坦則被遺棄在20世紀成為孤兒。兩民族強調擁有生存權互相爭鬥,楊牧師盼望祈禱、倚靠恩典、泯滅恩仇。

以巴民族悲苦之源

宏恩基督教學院基督教事工學院學術顧問楊慶球牧師指出,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都是經歷了悲苦的民族。猶太人在過去二千年在西方受到歧視和迫害,直到復國後西方對他們的態度才有所改變,但這段歷史給他們留下了心理陰影必須生存下去。巴勒斯坦一直被遺棄,直至20世紀在泛阿拉伯世界成為孤兒。

他從以色列二千年歷史講解,猶太人在公元2世紀中期羅馬帝國統治時期開始大規模流散,移居巴勒斯坦,並強調保存希伯來文、維護民族統一的語言,希冀未來建國。從中世紀至今,猶太人經歷了不同階段的壓迫,甚至在西班牙被要求改教信奉天主教,拒絕後被驅逐。

Like Us on Facebook

馬丁路德迫害猶太人

16世紀宗教改革家馬丁路德對猶太人的態度早期一改歐洲反猶太運動,他質疑:「當猶太人看到我們對他們的殘酷和敵意,他們願意加入我們的行列嗎?」路德熱衷於通過自己的宗教改革將他們轉變為基督徒。

不過,他後期發現猶太人堅持不信基督教開始譴責猶太教,呼籲嚴厲逼迫猶太人禁止他們傳道、建議基督教國家禁止猶太食物。出版反猶書籍《論猶太人及其謊言》(1543, Wittenberg) 建議燒掉猶太會堂或學校,為了尊重主和基督教,這樣上帝能看到我們是真正的基督徒;奪走他們的禱告書和《塔木德》,認為這些作品是褻瀆神靈、禁止拉比教學,違例者處死或被懲罰,甚至將他們永遠逐出國土。

以巴爭地聯合國調停無效

楊慶球牧師從近代史分析,20世紀30年代,希特拉和納粹勢力利用反猶太主義奪取了權力。由於歐洲一直反猶太人,19世紀興起了錫安運動,猶太人希望回到巴勒斯坦重建家園,二次大戰之後猶太人返回巴勒斯坦宣佈立國。

以色列立國之前的巴勒斯坦基本分為三部分:猶太人佔北部,英國托管耶路撒冷及周邊地方,阿拉伯人盼望立國。

1947年之前西方列強建議將巴勒斯坦地區分為兩個國家,猶太人與阿拉伯人分別擁有大約55%和45%的領土。同年11月29日聯合國大會建議在巴勒斯坦託管地推行分治方案,規定新的阿拉伯和猶太國家的國界,並指定耶路撒冷及其周邊地區將為聯合國進行國際管理等措施。

然而,巴勒斯坦方面和阿拉伯國家聯盟不接受分治方案,向以色列發動武裝行動。最終,1949年達成停火協議,劃定了以色列的管轄領域,並將約旦佔領東耶路撒冷等地稱為西岸地區,埃及佔有沿海地區,後來稱為加沙地帶。

以色列立國後,為清理場地,派人到巴勒斯坦人地區進行恐怖主義式屠殺,導致70多萬巴勒斯坦人流離失所成為難民。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都聲稱對整個巴勒斯坦擁有合法主權。

巴勒斯坦方面在1964年成立了巴解組織,強調巴勒斯坦是阿拉伯人民的家園,擁有自己國土的合法權利,但他們被視為約旦河西及加沙的難民。以色列則從歷史權利和安全邊界的角度認為,猶太人有權在巴勒斯坦甚至全部土地上建立國家。

以巴各自強調擁有生存權

歷史上的「六日戰爭」爆發於1967年,以色列佔領了原本是巴勒斯坦人居住的約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帶,使巴勒斯坦人無處容身,被迫發動恐怖襲擊。

以色列一直強調自身的存在權利,然而聯合國人權憲章指出,無論是猶太人、巴勒斯坦人還是其他種族,國際法早已確立了每個人平等的基本人權,不能以維護一方的人權為代價而犧牲另一方的基本權利。

巴勒斯坦也一直強調自身的生存權,直到60年代末70年代初,聯合國才改變立場,重新確認巴勒斯坦人應享有各項合法權利。然而,以巴之間的衝突仍然持續,並經歷了無數次的政治鬥爭。

 互相祈禱泯滅恩仇

宗教方面,巴勒斯坦的基督徒大多數是阿拉伯人,屬於東方正統教會、正教會、羅馬天主教、基督新教和其他教派。根據2016年的統計數據,巴勒斯坦的基督徒佔人口的5.1%,約為35萬人,平均每100萬信徒差派3,401位宣教士即300:1,為南韓的三倍多。巴勒斯坦基督徒與以色列及巴勒斯坦其他民族一起,應該互相祈禱、忘記悲苦、泯滅恩仇,倚靠恩典彼此寬恕,積極向前。

宏恩基督教學院基督教事工學院、教育及心理學院舉辦「以巴風雲」神學講座,共有兩場。是次為12月9日舉行的第二場講座,楊慶球牧師/博士擔任講者,主題為「恩怨情仇:以巴二千年難解之結」。

第一場講座於12月2日舉行,李盛林牧師/博士擔任講者,主題為「從舊約聖經剖析以巴戰爭」。兩場講座的時間為上午10:30至下午1時,地點在宏恩基督教學院一樓禮堂。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