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都會區發展 教區促政府保育本地魚業養殖文化

2024 一月 31日, 星期三 16:04

香港濕地公園。(圖: 香港旅遊發展局)
香港濕地公園。(圖: 香港旅遊發展局)

政府於2021年公布《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去年11月進行公眾諮詢,教區全人發展委員會期望政府以關懷環境生態和保育本地魚業養殖文化的角度設計濕地公園系統,先保育後發展,管理模式和康樂設施不應以牟利為目標。

《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計劃在香港北部重要濕地生境進行大範圍的北部都會區發展計劃,提及建設多功能的濕地保育公園系統,教區全人發展委員會1月17日就《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下建立濕地保育公園系統之策略可行性研究》第二部公眾諮詢提出意見。

教區認為天主賜予人生命資源,包括土壤、水、空氣及一切生物。這些資源緊密相連,滋養萬物的生命,我們擁有管理天地萬物的責任。自然環境屬大眾的福祉,是整個人類共同繼承的產業,也是每一個人的責任所在。建議政府:「設計濕地公園系統時善用濕地的天然環境調節功能,採用自然為本的保育方法,以減少不必要的石屎化工程。」

Like Us on Facebook

保障濕地系統完整對於本港北部的濕地具有重要意義,濕地是本地雀鳥和候鳥的覓食和棲身之所。建議政府:「提出維持整全濕地保育系統的方案,並確保濕地的連貫性及生態功能上的零損失,防止濕地範圍碎片化。」同時,政府應優先保育現有的生態,並在確保魚塘的生態功能得到維持後才開展在北部都會區的大型發展工程。

以自然為本抵禦氣候變化在討論氣候調適策略時,建議政府:「以自然為本的方法取代水泥工程,如採用河道復育回復其自然之貌。」透過了解魚塘運作和關顧水產養殖工作者的過程,可以窺探香港的魚業的歷史發展及人文文化,感受到大地與社群的連結及社群的整體性。

教區全人發展委員會期望政府以關懷環境生態和保育本地魚業養殖文化的角度設計濕地公園系統,先保育後發展,而其管理模式和康樂設施不應以牟利為目標,而應該著重人與人和自然的關係,以打造一個可以創造新文化的空間。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