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渭文牧師:轉夕陽為清晨——你們為甚麼愁煩呢?

2024 二月 6日, 星期二 8:28

(圖:pexels@Miriam Fischer)
(圖:pexels@Miriam Fischer)

【編者註】以馬忤斯的故事,耶穌以朝聖者身分與門徒同行,在他們失望和沮喪時給予鼓舞,表達了基督隱藏自己並以同路人的身分詮釋生命和死亡的意義,提醒我們在低沉時,上主其實一直與我們同在。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不錯,夕陽是無限好的,如果你有時間、有心情欣賞的話。但如果你要趕十一公里的路回家,而四周是曠野,隨時有野獸出現,心情憂傷、失望,夕陽便顯得催迫,山色暮掩,樹向晚風搖,四周顯得蒼茫,而你正慢慢步入黑暗中。這正是以馬忤斯路上兩個門徒心情的寫照,也是當人感到絕望、憂傷的寫照。就在這時候,耶穌在路上向兩位門徒顯現,並對他們講解聖經,給他們帶來盼望,後來他們曉得,這位伴隨他們的同路人,就是復活的主,他們非常興奮,急不及待,驅走疲倦,披星戴月,再走十一公里,趕回耶路撒冷,對十一位門徒說:「主果然復活,已經現給西門看了。」(路廿四34)

1.隱藏的基督陪同我們走人生窄路(13 — 24節)

Like Us on Facebook

「他們彼此談論所遇見的這一切事。正談論相問的時候,耶穌親自就近他們,和他們同行;只是他們的眼睛迷糊了,不認識他。」(14-16節)

經文讓我們看到,兩個門徒談論耶穌去世的事入了神,他們需要藉著談論彼此支持。耶穌親自就近他們,不動聲色,和他們同行,伴隨他們,聽他們談論一段時間後才問他們:「你們走路彼此談論的是甚麼事呢?」他們因為「眼睛迷糊」不認得是耶穌,新譯本作「眼睛卻給蒙蔽了」,這是上帝的工作,不是因過度傷心看不清是耶穌,因為十一公里是不短的路程,也許最初因情緒憂傷看不清,但當耶穌開始講解聖經時,他們應該愈來愈清醒:「於是從摩西和眾先知起,凡經上所指著自己的話,都給他們講解明白了。」(27節)他們聽的時候,心裡火熱,他們也明白,因明白而興奮起來,所以他們的眼睛不是因憂傷而看不清楚,是上帝的工作,上帝是隱藏的上帝,這位陌生人,根本不像他們見過的耶穌。

為何耶穌隱藏起來?不讓他們看見復活的真身呢?

因為耶穌成為同路人,可聆聽他們心中的苦痛。我們看聖經,耶穌不是突然出現,攔住去路來問他們,乃和他們行了一段路後才問他們。「他們就站住,臉上帶著愁容⋯⋯一個名叫革流巴的回答說:『你在耶路撒冷作客(守逾越節的香客),還不知道這幾天在那裡所出的事嗎?』」(路廿四17-18)

耶穌與他們同行,贏取聆聽他們的權利。

他們停下腳步,面對耶穌,並認為耶穌是從耶路撒冷來,應該知道發生甚麼事。兩位門徒因為耶穌陪著他們走了一段路程,聆聽他們,認定耶穌是從耶路撒冷而來的同路人,願意分享內心的憂傷:「我們素來所盼望要贖以色列人的就是他⋯⋯而且這事成就,現在已經三天了。再者,我們中間有幾個婦女使我們驚奇;他們清早到了墳墓那裡,不見他的身體⋯⋯」(路廿四21-23)兩人開始長長的描述。

耶穌忍耐細心聆聽,沒有打斷他們,進入他們的悲傷情緒中—愁煩、失望、無奈。「已經三天了」是絕望的嘆息,猶太人認為死後人的靈魂離開身體,死後三天身體開始腐爛,改變原來的形狀,靈魂認不出是自己的身體,不能返回身體,死亡就成為一個不能逆轉的事實了。再者,祂的屍首不見了,還有幾個婦女看到天使說:耶穌復活了。他們希望耶穌不會死,但三天過去了,祂真的死了;屍首不見了,連回憶的連繫也消失了,何等無奈。

耶穌細心聆聽,贏取對他們說話的權利。

跟著耶穌對他們說:「無知的人哪,先知所說的一切話,你們的心信得太遲鈍了⋯⋯」(路廿四25)「於是從摩西和眾先知起,凡經上所指著自己的話都給他們講解明白了。」(路廿四27)耶穌在這裡給我們作了福音使者的榜樣:祂伴隨、祂聆聽、祂分享;一步一步贏取兩人的信任,得到分享信息的權利。

耶穌隱藏自己,以一位朝聖同路人的身分,詮釋生命的意義。

在這段經文中,耶穌以朝聖者同路人的身分,對兩位失望的門徒,詮釋生命和死亡的意義:基督這樣受害,又進入祂的榮耀,豈不是應當的嗎?當我們低沉沮喪時,感到上主離我們不顧時,基督其實就在我們左右,祂常隱藏在同路人中,伴隨著我們,鼓舞我們。天路客並不孤單,因有聖徒相伴隨。

a.蘇恩佩:將生命主權交出來

《時代論壇》復活節的一期,有蘇恩佩姊妹逝世三十周年專輯;四月十二日有團體舉行「把火種撒在地上—蘇恩佩生命反思會」,七百多人出席,多位教會領袖分享蘇恩佩如何影響他們的生命。在北美、香港、台灣、新加坡,甚至大陸,蘇恩佩透過親身接觸和所寫的文字,影響無數生命。蘇恩佩姊妹關心香港青少年工作,創辦《突破雜誌》,後來《突破雜誌》成為「突破機構」,開始多媒體事工,之後發展輔導事工,及青少年的訓練事工,成為極具影響力的教會機構,香港青年事務委員會主席、突破機構榮譽總幹事蔡元雲分享她一九七八年的日記:

「我就早已作最重要的決定,將生命的主權交出來⋯⋯十七歲開始經歷失敗、挫折、病患、禍劫⋯⋯神將我一切最重要的都奪去,除去我自己的驕傲、虛榮、自我中心⋯⋯後來有一位來探望我的宣教士說:『若神拿走你一些東西,只是因為祂想給你更好的。』⋯⋯是祂的愛鼓勵我,叫我背起十字架⋯⋯」

我剛出來做傳道時,有幸參加「突破雜誌編委會」,有機會和擔任主席的她開會,一起晚膳。那時我看到她夏天時頸項還圍上絲巾,就猜想可能是遮蓋手術的傷痕,她做過甲狀腺癌的手術。她看來誠然是一古典美人,很有氣質,雖然身體纖瘦,但說話清脆,溫柔有信念,充滿理想。蘇恩佩在一九八一年出版的《死亡,別狂傲》的序言說到她的病:

「從青春期開始,我步上死亡的旅程。帶著癌活了超過二十年到底是一種怎樣的生活,是我在這裡要講的故事。科技進步帶來的治療到底是禍是福,治療會不會比疾病本身更可怕,也是我引出的問題。不過我在這裡最重要的是做一個見證人,見證在步向死亡的旅程中,在人類共同受咒詛的厄運中,上帝如何插手,將祝福注入咒詛,將一個軟弱的受害者變成有用的器皿⋯⋯透過死,我不斷在學習生之智慧。」

《死亡,別狂傲》一書,在八十年代癌症治療方法沒有現今那麼進步時,幫助了無數癌病患者,得到鼓舞和安慰。作為天路客同路人,她為我們詮釋死亡和生命的意義。研究蘇恩佩思想的著名上海民間劇作家兼傳道人姜原來,認為蘇恩佩的作品有現代意義。她的真誠、大愛和勇敢,正好幫助我們面對當今日益複雜破碎的世界。惟有真誠才能穿透現實,惟有大愛才能傳遞救贖;遠離至真的求索,愛便不能至大至聖,信仰充其量只能成為「小信」,與現實無關的花言巧語。

b.林書豪:我打球是為了榮耀上帝

上帝在我們朝聖的旅途中,隱藏在不少的朝聖同路人中,為我們詮釋生命的意義。我們不只有離開我們三十年、體弱多病的蘇恩佩,還有生龍活虎,年僅二十三歲NBA球星,哈佛大學高材生林書豪。《時代周刊》選出當今最有影響力的一百人,榜首就是Jeremy Lin。一位網上基督教報刊編輯告訴我,他們因為有一篇林書豪的訪問報導,在高峰期全球一天達到近三十萬訪客瀏覽。

一夕之間,「林旋風」橫掃全球,他上了全美二十多家最有名的報章雜誌,他的球衣銷量連續高踞榜首,他的新聞發佈會幾乎變成了他的信仰見證平台,全世界不斷從他口中聽到「上帝是我的幫助和引導」、「我打球是為了榮耀上帝」、「基督信仰是我最大的財富和力量泉源」這些在媒體不常見到的言論,引發各行各業對價值、成就和人生作出和以前不同的反思,「林書豪傳奇」(Linsanity)成為當今年輕人所喜愛的勵志故事。在《時代周刋》為林書豪寫介紹的是美國教育部長Arne Duncan,他說:「他以傳統的方法得到成功:他贏取成功,勤奮工作,保持謙虛,正確生活,正確比賽⋯⋯林書豪的故事告訴我們,如果你顯示出決心、紀律、誠實,你就能夠戰勝困難。」

(In fact, he achieved the old-fashioned way: he earned it. He worked hard and stayed humble. He lives the right way; he played the right way... Jeremy’s story tells us that if you show grit, discipline and integrity, you too can get an opportunity, to overcome the odds.)

我們感謝上帝在朝聖的路途上,以眾多同路人,為我們詮釋甚麼是死亡,甚麼是生命,甚麼是有意義的生活,叫我們在悲傷、失望、無奈中看到盼望,他們的生命見證,使我們看到復活的基督,生命得到鼓舞。

2.上帝以他的話語,引導我們走人生路(25 — 27節)

「『無知的人哪,先知所說的一切話,你們的心信得太遲鈍了。基督這樣受害,又進入他的榮耀,豈不是應當的嗎?』於是從摩西和眾先知起,凡經上所指著自己的話都給他們講解明白了。」(路廿四25-27)

兩位門徒眼睛給蒙蔽了,因耶穌想與他們同行,聆聽感受他們的苦痛,祂是我們的大祭司,擔負我們的重擔。另一個更重要的原因,耶穌要他們明白聖經。要是耶穌以復活的真身顯現,他們一定進入渾然忘我的興奮境界,不可能細聽耶穌解釋聖經。但無論屬靈的經驗如何寶貴,隨著日子的流逝,這些經驗會愈來愈模糊。而且,經驗是個人的,聽你分享經驗的人,可以羨慕你,為你感恩,但不能擁有與你相同的經驗。但明白聖經就不同了,這兩位門徒立刻返回耶路撒冷,把耶穌對聖經的解釋,重複一次講給使徒聽。

在這裡我們看到一個非常重要的屬靈原則:明白聖經而來的火熱,是持久的火熱,可以傳遞的火熱。以馬忤斯的故事,叫我們重視聖經,尋求明白聖經。我想蘇恩佩和林書豪,他們能夠有這樣大的生命力,因他們勤讀聖經,明白聖經,實行聖經。

林書豪在哈佛大學時,與好友成立查經班,邀請同學參與,與一班基督徒同學常常彼此提醒,謹慎自己的生命,他說:「大學生活總是充斥著酒和各色各樣不同的女孩,我們常常討論怎麼克制自己,怎麼保持對上帝的虔誠,避免落入惡者圈套。」在教會,他參與教主日學。

他熟悉聖經,他曾分享說:「過去這一年對我來說是很艱難的一年,但也是我在神面前領受最多的一年。我愈是困難的時候,神真的每一步都與我同行,祂帶領我走過想放棄的每一刻。」「聖經裡面有很多我喜歡的章節,例如羅馬書五章3-5節,講到苦難如何磨練品格,產生忍耐⋯⋯每次當我被擊倒,我會嘗試再站起來重新開始,我不喜歡放棄。」「每次比賽後當我坐下來,我就禱告求問神,祂的目的是甚麼?我為甚麼會在這裡?所以我一直和神在一起,祂一直教導我要謙虛。」

聖經給我們智慧和屬靈的能力,面對人生的挫折和逆境。

3.基督等候我們邀請祂坐席,與祂相交(28-31節)

「將近他們所去的村子,耶穌好像還要往前行,他們卻強留他,說:『時候晚了,日頭已經平西了,請你同我們住下吧。』耶穌就進去,要同他們住下。到了坐席的時候,耶穌拿起餅來,祝謝了,擘開,遞給他們。他們的眼睛明亮了,這才認出他來。忽然耶穌不見了。」(路廿四28-31)

在前面(15節)耶穌親自就近他們,與他們同行,聆聽、垂詢、引導、啟發,但在這裡卻沒有要求兩位門徒留住祂,祂等待我們自願邀請祂,進一步與祂有更深入的相交。復活的基督,要門徒甘心樂意跟隨祂:「當你掌權的日子,你的民要以聖潔的妝飾為衣,甘心犧牲自己,你的民多如清晨的甘露。」(詩一一零3)

兩位門徒為何邀請耶穌留下來,跟耶穌一同坐席呢?是律法要求嗎?不錯,接待客旅是律法的要求,日已平西,前面愈來愈黑了,「請留下來晚膳和過夜吧」;但耶穌好像還要往前行,夤夜趕路,若是這樣,他們也不須強留耶穌。我想他們很想繼續認識聖經,不是律法要求,是渴想更深認識聖經,渴慕上帝的話語。在他們力邀下,耶穌留下和他們坐席。

結論:以馬忤斯的故事開始時是愁煩、失望、無奈的路程,兩位門徒走在路上,夕陽漸漸西沉,天色愈來愈暗,他們正步向黑暗。故事在結束時,是一個筵席。

各位朋友,各位弟兄姊妹,今天你是否好像以馬忤斯路上的兩個門徒,感到絕望、無奈,覺得上帝離開你很遠?其實上帝沒有離開你,上帝隱藏在很多人的身上,給你支持,祂伴隨著你,給你力量。

或者,不是你覺得上帝離你很遠,而是你覺得你離開上帝很遠,你感到你的靈性正走向黑暗,但上帝並沒有放棄你。祂「好像還要往前行」,其實只要你願意,耶穌會留下,和你坐席:「看哪,我站在門外叩門,若有聽見我聲音就開門的,我要進到他那裡去,我與他,他與我一同坐席。」(啟三20)

我們可以轉夕陽為清晨—你們為甚麼愁煩呢?阿們。

註:伍渭文牧師為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神學院客座副教授,前崇基學院校牧(2000-2013)。

(文章來源:〈轉夕陽為清晨——你們為甚麼愁煩呢?〉摘錄自伍渭文牧師著《悠然見鞍山》,承蒙允許轉載。版權屬作者擁有。)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