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明會進入中國廿四載,六百人服侍十六省份

2006 六月 22日, 星期四 11:05

對於许多希望進入中國開展社會服務的機構來說,是各顧各的這樣孤單行路嗎?中國宣明會總幹事陳思堂醫生於6月17日香港房角石協會主辦的「社會服務在中國的發展空間」講座上,與大家分享了宣明會在中國走過的24年的服侍道路。

他強調中國政府已經很認可NGOs的作用,因此宣明會同工和到國內探訪的弟兄姊妹真正帶著侍奉中國的愛心,沒有直接派發福音單張,卻是用生活見證主耶穌的大愛。

政府從不信到認可的轉變

宣明會第一次進入中國服侍是82年,但它本身有非常濃的基督教背景且發起的總會設在美國,這2個主要原因導致當時沒有得到政府很大的信任。陳醫生表示最初十幾年的工作只是零星分散在各地的小事工項目,比起別國宣明會,中國宣明會相對是非常小。

為了更好取得中央的信任,十年前他帶著眾人的很多期待開始加入中國宣明會,也開始有機會和政府不講客套話,而很深的講服務中國的話。一些部長告訴他:「中國有信仰自由的,但不能有外來勢力借宗教影響中國。」

但獨聯體许多國家在社會變革期間受到西方NGOs的影響造成一些波動,並且當美國近年採取一些強硬政策時都導致中央政府在擔心中慢慢瞭解慢慢給NGOs開門。

他明白了問題不在於你是否是基督徒,而在於妳是否有外國勢力大力遙控。他見證至今宣明會做到了這個默契「不從外國政府大規模籌錢,只從民間籌錢,由香港人或者華人帶領宣明會,也不特地在中國直接宣教」。因此中國各級政府都非常支持宣明會,中國宣明會從最初30人發展到現在600人的團隊,至今共在16個省開展工作。

Like Us on Facebook

政府鼓勵NGOs發展

他鼓勵大家,NGOs是有很多機會得到政府的信任。政府逐步認識到社會需要遠大於政府能承擔,因此有「小政府,大社會」這些動員社會力量參與建設的目標。此外,中央更多地瞭解到外國很多政府的確參與社會服務不多,大部分行動都是交由NGOs來做。而中國國內亦開始有很多對於NGOs的研究,鼓勵並在媒體報道NGOs,去年中央政府就舉辦了中華慈善大獎,鼓勵得到認可的NGOs與個人。清華大學去年就設了一個NGOs研究中心。

在解答聽者提問時。他表示雖現在宣明會在國內是做農村的社區發展,但中國的離婚、青少年問題越趨嚴重,可以很專業做城鎮社區發展的話,中國亦是有很大的需要。另外很多香港人希望做義工,但針對國內情況能拿出較長時間和自身專業的就不多。如果只是去短期,相信很多情況是給國內機構負擔多於幫助。他歡迎大家:「如果願意投入一年的時間且有相關專業技能,那麼我們很高興安排前去西部農村。如果是短期時間,我們也樂意安排在附近深圳工廠幫助工人們。」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