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成半青少年精神困擾 偏向自行解決問題

2024 五月 6日, 星期一 8:19

救世軍發佈「青少年精神健康調查2023-2024」。(圖:救世軍臉書擷圖)
救世軍發佈「青少年精神健康調查2023-2024」。(圖:救世軍臉書擷圖)

救世軍早前發佈「青少年精神健康調查2023-2024」,發現76.5%12歲至29歲在學及在職青年,受到不同程度的精神健康困擾,數字是近三年來最高。

年齡愈大精神狀態愈差

救世軍自2020年定期進行「青少年精神健康調查」,去年9月至今年1月訪問204名12歲至29歲中學生、大專生及在職青年,並就調查結果進行焦點小組訪談。調查以國際認可的「一般健康問卷」(General Health Questionnaire, GHQ-12)量度青少年精神困擾程度,分數越高代表受困擾程度越嚴重,滿分為36分,15分或以上即反映精神受困擾。

結果顯示,76.5%受訪者的GHQ分數達15分或以上,整體平均分高達18.27,對比2020至2024年其中三個年度調查錄得GHQ的平均分16.88分、17.32分,情況有上升趨勢。

受訪者的年齡亦顯示精神狀況,年齡愈大精神狀態愈差。24至29歲受訪者分數最高(達22.35分);其他年齡群組分別為:22至23歲(18.77分)、18至19歲(16.83分)、12至15歲(17.92分)亦屬於偏高。

Like Us on Facebook

近四成受訪者表示有「精神緊張」(38.7%)、「睡眠變差」(37.2%)。受訪者面對情緒困擾時,認為「得到解決問題方法」能夠帶來正面改變﹙83.7%﹚,其次是「有人傾聽」﹙78%﹚、「有人陪伴」﹙77.5%﹚、超過5成受訪者選擇聽音樂。

救世軍社會服務部研究主任鄺嘉仕認為,疫情對青少年造成了減少社交、增加疏離感和情緒壓力的影響。即使疫情結束,社交能力和對認識新朋友的積極度也有所下降,而疫後學業進度的壓力也增加了青少年的負擔。

青少年偏向自行解決問題

調查又指出,青少年偏向自行解決問題,較少向成年人求助,他們認為與人傾訴有助解決問題,但同時擔心被對方追問,或將自己的狀況說出去。

其中個案是17歲的Terry,曾遭受家暴、欺凌和感情問題,導致抑鬱症。經救世軍協助及參與他們的活動後得到支持和信任,並透過社工和新朋友的幫助情況有所改善。

救世軍新界東綜合服務高級主任黃恩澤稱,救世軍致力為青少年提供舒適的環境和支持,提供「落腳點」讓青少年預約房間與朋友聚會或進行桌遊遊戲等,並設有「心靈自助吧」供少年創作飲料、聊天和放鬆。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