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質疑生態危機的存在 張麗萍促開辦門訓關愛地球

2024 六月 12日, 星期三 9:59

(圖:freepik@AI-generated)
(圖:freepik@AI-generated)
張麗萍建議教會開辦門訓,信徒學習關愛受造世界。(圖:基督日報)
張麗萍建議教會開辦門訓,信徒學習關愛受造世界。(圖:基督日報)

近年環保成為社會熱話,投身環保工作30年的張麗萍指出,教會一直忽略現在是時候關注。她提出基督徒環保4R生活,不再以物質和肉身的享受為生活目標,並建議教會開辦門訓關愛受造世界。

生態危機=靈性危機

張麗萍在香港基督教協進會生態關懷事工主辦的「把垃圾變回資源」培訓講座指出, 洛桑運動一直倡議「關愛保育受造世界與基督福音」,香港教會與信徒卻一直忽略,現在是時候關注。

生態危機本質上是靈性危機,神學家芮穆森(Larry Rasmussen) 提醒,富裕帶來心靈貧乏令我們麻木不仁,自然界受苦而我們也是自然界一部分,因此便感覺不到痛苦失去惻隱之心,隨之人性也泯滅。

Like Us on Facebook

 投身環保工作30年的張麗萍指出,人對大自然大規模破壞,除了無知也是貪婪和自私。她強調,無知可以改變,貪婪和自私卻是一種危機。

教會質疑生態危機

香港不少教會人士質疑做環保工作,認為教會應該專注傳福音,人比野生動物重要,所以應該關懷人特別是窮人。還有,基督徒盼望耶穌再來,末日來到地球都要毀滅,何需去拯救呢?有些更認為科學與聖經是互相矛盾,科學推斷出來的氣候變化問題大可不理。

 另有教會認為,環保人士、機構時常攻擊教會批評基督徒,他們是敵基督的,不應該與他們為伍。此外質疑如果人是地球環境的破壞者,神為甚麼要造人,沒有人就沒有破壞。

環保4R生活 修復人神大地關係

張麗萍認為,基督徒必須積極參與環保工作,因為是符合聖經教導,「基督徒看見大地及貧窮的人面對被破壞環境承受痛苦,連一絲憐憫的心和惻隱之心都沒有,怎能配得稱為基督徒呢?」約翰一書4章8節說,沒有愛心的,就不認識神,因為神就是愛。

她提出基督徒環保4R生活:1. 「Repent」(悔改)人的罪造成污染傷害,由此認罪悔改;2. 「Rebirth」(重生)要活出新生命,不再以物質和肉身的享受為生活目標,珍惜造物主的恩賜;3. 「Reduce Consumption」(減少消費)效法耶穌基督示範的簡樸生活;4. 「Restoration」(重造)重建心靈與環境,修復人與神、人與人、人與大地的關係。

教會開辦門訓關愛受造世界

具體的行動可以有幾方面,例如:教會開辦門徒訓練學習關愛受造世界,因為耶穌是我們完美的典範。學習認識神的創造是一次性的,即是有系統、互相關聯、自我復修的能力、處於動態的平衡。

總而言之,每一個基督徒都必須用行動起來,將將每一點光匯聚一起,在社會成為一束光,社會對基督教觀感就會改變。

香港基督教協進會生態關懷事工4月23日主辦「把垃圾變回資源」培訓,探討基督徒在環保中的責任和角色,如何進入社區作鹽發光等議題;講員:張麗萍(資深環保工作者、前長春社總監)。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