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徵費原定8月1日實施,政府近日宣布暫緩政策。前長春社總監張麗萍早前在講座提出大自然處於動態平衡,垃圾可以變回資源,並且倡導環保4R:Reduce、Reuse、Recycle、Replace。
大自然動態平衡
張麗萍表示,垃圾在政治、經濟和社會方面具有重要關係。2018年,中國停止進口「洋垃圾」全面禁止進口生活來源廢塑料的廢物;美國將垃圾運送至其他地方,包括日本和台灣。垃圾量也曾被視為經濟指標。因此,我們需要重新定義垃圾,並意識到其中可能包含有用之物。雖然零廢棄是重要目標,但每人對垃圾的看法可能有所不同。
張麗萍直言:「我做環保多年,但不支持極端環保,不鼓勵教會推零垃圾。」她認為神的創造是系統性的,有自我復修能力。 例如屎甲蟲專門吃動物的糞便, 所以大自然是處於動態平衡。
自然規律各從其類,例如碳循環、水循環、能量循環、大氣層將紫外光反射出去保護地球。甚至宗教也相信動態平衡,張麗萍說:「基督教當然不相信靈魂歸於塵土,但是其他宗教認為人死後肉身歸塵土後,被泥土吸收成為養料供給豬牛的物種使用。」
Like Us on Facebook
環保4R:減用盡用循環再用
因此,何謂垃圾?垃圾的界定是任何不可回收物品,如汽水罐或用過的飯盒。處理廚餘時,張麗萍呼籲實踐環保4R(環保四用)的方法:Reduce(減少使用); Reuse(物盡其用); Recycle(循環再用); Recovery/Replace(替代使用)。
Reduce從源頭減少垃圾產生,需要改變人們的心態,建議香港人建立購物清單來幫助減少不必要的購買。Reuse則促進物品的重複使用,可以透過社交群組分享物品或與他人互相交換。Recycle則分為up-cycle和down-cycle,其中up-cycle可以重製成有價值的物品,而down-cycle像紙張回收則存在一些限制,如樹木砍伐無法完全回復。這些方法有助於環保,並鼓勵人們將資源有效利用和減少垃圾產生。
家庭垃圾處理方法
垃圾徵費對家庭來說是一個考驗。張麗萍呼籲家庭思考最需要的物品,然後分類,並提出三項方法:第一,收集不能囤積的垃圾,可以購買廚餘垃圾袋來幫助日常清理;第二,選購大型的垃圾袋,將儲餘的汁液清走以防臭,儲存多幾日讓垃圾更易於丟棄;第三,將所有可回收物品一次過放入袋中,然後投放到不同的三色桶裡,以便有效地進行回收。透過這些方法,家庭可以更有效地管理垃圾,降低浪費,並提高回收率。
香港基督教協進會生態關懷事工4月23日主辦「把垃圾變回資源」培訓,探討基督徒在環保中的責任和角色,如何進入社區作鹽發光等議題;講員:張麗萍(資深環保工作者、前長春社總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