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靈性生活」講座 潘怡蓉籲愛人愛鄰舍行動與默觀結合

2024 七月 1日, 星期一 14:45

潘怡蓉探討福音派靈命培育的當代發展與共融。(圖:基督日報)
潘怡蓉探討福音派靈命培育的當代發展與共融。(圖:基督日報)

基督教協進會神學對談講座系列「現代人的靈性生活」6月22日舉行第二講,中國神學研究院副教授潘怡蓉探討福音派靈命培育的當代發展與共融,強調靈修不僅是個人與神的關係,也包括在動盪世界中尋找穩定,愛人愛鄰舍是當代靈修的出路,是行動與默觀的結合。

福音派以聖言為靈修塑造的焦點

潘怡蓉以「福音派靈命培育的當代發展與共融」為題,首先講解福音派的歷史根源與基本信念。從廣義來說,福音派可以追溯到初代教會和中世紀,特別是改教時期的思想和精神。福音派堅持福音的基本準則,包括基督十字架之死帶來的救贖的獨特性、聖經的權威、個人悔改的重要性以及宣教的熱忱。這些信仰群體強調靈性團契的成長。

這些基本信念說明了福音派靈修運動的特色和靈修素養的動力。例如,福音派神學家巴刻(James I. Packer)強調高舉聖經權威、崇服基督和個人悔改。傅士德(Richard J. Foster)也強調,福音派靈修學基本上以聖言為靈修塑造的焦點。

Like Us on Facebook

肯定神學與否定神學的結合

然而,過度理性的信徒往往缺乏對內心波動的感受。現在的信徒前往靜修院,正是為了補充這部分的需要。潘怡蓉以福音派的語言帶出神操的精神,既補足了福音派的權威性,又以基督為中心,能夠與人同行。這種做法促進了對話與共融,包括增進兩種神學方法的對話。

當代福音派靈修在神學表達與研經方法上傾向於採用肯定神學進路,這強調對上帝奧祕的理性認知與言說表達。然而,否定神學的靈修進路則認為上帝超越了人類的理解範圍,無法確定上帝的生命和行為。結合這兩種進路,靈修學的研究與培育能夠在穩定中保持開放性,使人對奧秘的上帝保持敬畏與謙卑。

愛人愛鄰舍與默觀的結合

潘怡蓉認為,整全的靈修觀是全人的,人與上帝對話感謝祂的臨在,是一種存在式的關係,從而展開怎樣看自己、生活、教會、社會時代,從內在到外在繼而差遣出去人群。

甚麼是全人靈修?潘怡蓉總結,是愛神愛人,以後現代的詮釋是包括大自然的靈修、關注國際形勢、人的苦難,以至今天香港動盪的處境。她說:「靈修不單是我與神,除了在這基礎上尋找到一種穩定之外,世界變得很快,需要加強愛人愛鄰舍,這是出路,是我這幾年來整理出行動與默觀的結合。」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