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聖經公會舉辦「第一屆全球聖經中文翻譯大會」,《環球聖經譯本》總主編張達民博士指出直譯與意譯均忠於原文,直譯注重形式對等,意譯則注重功能對等,並將傳統譯本與《環譯本》進行比較。
釋經多維度:靈修式、神學式、歷史文化式需準確與清楚
《環球聖經譯本》總主編張達民博士在第一節的講題為「祂所寫的你讀懂嗎?翻譯與釋經」,指出翻譯聖經的任務是將原文希伯來文轉化為現代人能夠理解的語言,深化生命的意義。釋經則是探究聖經作者的智慧,因為缺乏原初讀者的背景資料,不是每一部分都能夠清楚明白,因此譯經和釋經是息息相關的。
在釋經方面,不論是靈修式、神學式還是歷史文化式,準確和清楚都是不可或缺的。靈修式讀經要求翻譯流暢、有文采,消除閱讀障礙,帶出原文的修辭技巧和情感語氣。神學式研經要求翻譯一致性,有助於以經解經,建立整全的教導。歷史文法釋經則要求翻譯精準,將現代讀者帶入原初讀者的處境,減少誤解和不恰當的經文聯想及應用。
Like Us on Facebook
張達民補充,神學式研經要求確認聖經不僅關乎個人,也關乎神對全體子民的啟示,並且要整全、有系統地理解聖經真理,嘗試將不同經文的信息與重要的教義和神學主題連貫起來,以經解經,啟發探討各類信仰和生活的議題。
例如,翻譯「貧賤不能移」時,需要考慮是否代表沒有錢就不可以移民,還是貧賤是不能轉移的。這要求翻譯者在理解原文含義的基礎上,做出適當的翻譯選擇。
因此在翻譯時,考慮的優先順序是得「意」忘「形」,即首先清楚表達準確意義,其次反映原文語言形式,適當地採用直譯或意譯,不求字字對譯,但求字字譯出,兼顧表面結構和深層含義。
直譯與意譯皆忠於原文意思
張達民續指,直譯和意譯都是忠於原文意思,直譯是形式對等、意譯是功能對等。直譯的選詞用字、句法結構、形象比喻及風格盡量與原文形式對應。意譯則盡量符合中文習慣,所以直譯不等於死譯硬譯;意譯也不等於演繹粗心大意翻譯。
他列舉意譯範例,將傳統譯本與《環譯本》比較。
舊約:
出埃及記20章4節,傳統譯本:不可做甚麼形像彷彿上天、下地,和「地底下、水」中的百物。《環譯本》:你不可造任何形式偶像,來代表天上、地下,或「河海」裡的東西;直譯「地以下的水」。
申命記4章18節,傳統譯本:或地上爬物的像,或「地底下水」中魚的像。《環譯本》:泥土上任何爬行動物的模樣、「河海」裡任何魚類的模樣。
新約:
使徒行傳2章38節,傳統譯本:就必領受「所賜的聖靈」(the gift Of The Holy Spirit);《環譯本》:你們就會領受他「贈予的聖靈」(聖靈的禮物)。
另一例子,使徒行傳10章45節,傳統譯本:見「聖靈的恩賜」也澆在外邦人身上;《環譯本》:看見神「贈予的聖靈」竟然也傾倒在外族人的身上。
環球聖經公會7月13日(香港時間)舉辦「第一屆全球聖經中文翻譯大會」,主題:聖經的原意和現代的意義,探討並闡明聖經翻譯對明白神的話及宣講的重要。第一節講員:張達民博士(《環球聖經譯本》總主編);第二節講員:賴建國博士(《環球聖經譯本》舊約主編);大會吸引1500人報名,其中包括500位傳道人和神學院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