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書展」專訪馮肇熙社長:閱讀推動銷售談香港與內地差異

2024 七月 19日, 星期五 11:01

馮肇熙[右一]與嘉賨主持基督教坊開幕禮。(圖:基督日報)
馮肇熙[右一]與嘉賨主持基督教坊開幕禮。(圖:基督日報)
基督教坊書攤。(圖:基督日報)
基督教坊書攤。(圖:基督日報)
國內參展商。(圖:基督日報)
國內參展商。(圖:基督日報)

香港書展基督教坊推動閱讀有時,基督教出版聯會顧問馮肇熙社長分享多元化的購書渠道和群體合作是閱讀與銷售的成功關鍵,並且透露國內與香港讀者的不同偏好,專業版權授權也不可忽視,相互交流能更好地瞭解讀者需求。

Like Us on Facebook

閱讀三部曲:閱讀的心志

基督教出版聯會顧問、福音證主協會總幹事馮肇熙社長接受《基督日報》專訪時,提出閱讀三部曲:第一步是信徒有沒有心志去閱讀,買不買書是後話,讀者的閱讀意願是推動銷售的關鍵。

多元化購買渠道與群體合作

其次,購買書籍的多元化渠道。無論是實體書店還是網上書店,甚至是電子版書籍,出版人的目標是讓信息內涵適合讀者,並通過各種渠道使之可獲得。以香港書展為例,基督教機構提供了十多個單位平台供讀者選購。

此外,單位之間的合作,例如團契先購買需要的書本,定下閱讀主題在小組一起閱讀,有人陪伴,從而擴展心靈空間。

性價與讀者購買意願

第三,從出版角度看,一本書是否值得讀者擁有,其中因素取決於性價(性能與價格之間的比例),出版人需要考慮讀者是否願意購買。這三個要點包含著不同的層面,對出版人來說這三點都需要做得到,打開通路是關鍵元素。

馮肇熙強調:「有些題目不需要傳統出版模式,網上資源已經足夠。以福音證主協會為例,除了出版事工,還有培訓事工,透過對學習群體的培訓來處理資料,可能以手冊形式出版。對我們來說,出版不是限制,反而提供了更多選擇。」

精準定位與陪伴讀者

作為出版人,馮肇熙認為需要精準定位出版主題,並陪伴讀者。無論透過何種渠道,最終是用甚麼產品接觸到讀者,這些都是他們一直努力的方向。

根據觀察,實用性書籍始終是市場上的熱銷產品,通常提供實際的指導和解決方案,滿足讀者在日常生活中的需求。另一類受歡迎的書籍是靈修類,包括靈修、靈程、靈閱。馮肇熙補充,這些書籍並非傳統的靈修書籍,而是需要群體一起退修,或是將靈命與生活不同的狀態結合。

《初職靈程同行》的成功案例

證主出版的《初職靈程同行》是一個成功的例子。

「這本書專為初入職場的信徒設計,面對職場的衝擊,他們需要有人陪伴和實際的指導。作者以獨特的框架,幫助讀者進入新的階段,既有實際的指導,也有靈性的陪伴。」他指,這本書已經多次再版,深受歡迎。

版權授權與專業交流

談到基督教出版界在現時香港的氛圍有否遇到限制?馮肇熙認為,出版本身是以讀者為本的行業。不同地區的華文讀者有不同的需求和習慣,因此最需要先了解讀者群的需要。在香港,出版繁體字的書籍主要是為了服侍閱讀繁體字的讀者。

對於一些在國內進行正式版權授權的單位,馮肇熙強調需要透過專業化的交流來認識國內讀者的處境,這種交流對於理解讀者的需求至關重要。

香港與內地的差異

至於香港讀者群的需要與國內不同,就以今次書展為例,大部分非宗教類書籍受到歡迎,需要傳遞的信息很明顯,並且透露:「證主出版的書也有與內地出版單位進行正規接觸,正式授權供應書籍,以實體為主,網上則有另一種審批條件。」

馮肇熙總結,出版最關鍵的是回應到讀者生活層面的需要,無論是實體書籍還是電子版,出版人需要精準定位出版主題,並陪伴讀者,透過任何渠道提供適合的產品。

2024香港書展基督教坊書攤設於香港會議展覽中心 Hall 1A-D31,展覽日期由7月17至23日。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