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尤其是人工智能(AI)的興起,教會面臨諸多變革挑戰。華人策略聯盟舉辦教牧座談會,探討牧者身份與工作的轉變、講道與教導在牧養中的比例變化、神學教育的改變,以及教會對社會責任、特別是對於弱勢社群關愛的文化復健。
波士頓區軟件工程師、基督燈台兼任老師陳啟柏的講題為「AI對教會的衝擊」,根據一項調查,受訪者對人工智能的未來影響觀感,很大程度認為可以減少機構行政文書處理的壓力(32%),然而最大的挑戰是對人類最大的威脅(27%),並且潛在個人資料外洩的風險(43%),就個人而言,對人工智能在醫療保健方面傾向正面,5分佔3.79分。
Chat GPT生成詩篇22篇,仿真度極高
陳啟柏認為:「科技不會解決問題,只會把問題放大,解決問題的只有耶穌基督知道。」他並指,AI對社會帶來多方面的影:帶來失業、個人自由被侵佔、社會公義和平等,就著第一項,牧師也可能失業。
Like Us on Facebook
陳啟柏示範用Chat GPT重寫《聖經》詩篇22篇,題目是「以色列與哈馬斯之戰」,結果AI生成的文章與大衛所寫的詩篇22篇極相似,一般的弟兄姊妹不容易分別出來。
據筆者分析,Chat GPT版的詩篇22篇在首段同樣向上帝呼求:「主啊,為甚麼你在我痛苦的時候離棄了我們?」
描寫敵人時,大衛說:「敵人圍繞我們 、充滿惡意暴力恐怖……。」
隨後的段落與聖經的詩篇極似樣,大衛在絕望中仍然仰望耶和華, Chat GPT說:「然而你是聖潔的,在以色列的讚美中坐陣,我們的祖先信靠你,你就拯救他們。」
文章無論在結構、鋪排、語句運用、行文都與大衛所寫的非常相似。牧師失業不遠矣?
人工智能為牧養帶來挑戰,牧者身份和工作的改變、講道和教導在牧養中的比例也隨之轉變。然而,陳啟柏提出:「我們是在牧養有生命的人,還是追尋一堆可觀的數字?」這值得教會深入反思。
矽谷教會、浸信會神學院兼任老師李業基則探討「AI對教會的應用」,今日的遠程神學教育主要有兩種模式:第一是在線同步學習,使用Zoom等平台;第二是在線異步學習,結合視頻和聊天室。明日,隨著聊天機械人技術和虛擬導師的出現,神學教育將迎來新的變革。
虛擬導師對話學習自決
筆者認為,目前教會會議和學習往往重複傳統模式,缺乏創新。然而,未來可以利用自己的神學資源來輔助學習和決策,這種模式可以讓學習者像自己回答問題一樣,處理各種挑戰。
在螢幕上與虛擬導師對話,這種方式可以減少面對面的壓力,讓人們更自由地表達意見。雖然有人擔心這種方式可能會失去人際互動的溫度,但也有人認為這是未來教育的一種趨勢。
對於如何將聖經和基督教文獻帶入現代,隨著科技的發展全世界可以通過新的方式來接觸和理解基督教信仰,而不是傳統的模式。
人工智能在神學教育和研究具有潛力,雖然人工智能可能會取代一些傳統的工作,但它也是推動福音工作的一種新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