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腦腐、Z世代與門徒培育

2024 十月 17日, 星期四 11:14

「腦腐」(brain rot)是最新的流行語,形容被(社群)網路毒害的精神狀態,尤以抖音為甚。

在當今的數字時代,文化腦腐現象愈發明顯,我們輕易地在迷因、短片和「史詩級失敗」影片中消磨數小時。隨著點擊誘餌的引導,我們深陷陰謀論和過濾氣泡的無底洞,這些回聲室不斷迎合我們的偏見。同時,我們享受著次日送達的便捷消費,輕鬆塑造自己的形象。這樣的生活方式讓我們在Netflix上狂追劇集的同時,也無法抵擋手機的誘惑。

我們常常將責任推給他人,卻不願承認自己也在消耗大量的社交媒體內容。而這些內容充斥著文化故事,這些故事在不斷塑造著我們的同時,卻也在某種程度上辜負了我們。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三種潛在的文化故事。它們往往隱而不見,但卻深刻影響著我們閱讀的書籍、觀看的節目和消費的廣告。

文化故事的三個面向

首先是世俗主義,它描繪了一個靈性可能性、超越性和上帝的存在似乎不再可行的時代。世俗主義正面臨危機,因為消除超越性的做法並未讓人滿意。大多數人仍然渴望生命中有比當下更深遠的意義,於是,人們在各種空間中尋求靈性體驗。我認為,在當今世俗社會中,人們對信仰的開放程度比以往任何時期都要高。

Like Us on Facebook

其次是個人主義,在這種觀念中,自我是主要的關注對象,意義則通過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慾望來獲得。我們被告知,為了茁壯成長,我們需要自由地將自己投射到世界中,並保持真實的自我。然而,這種個人主義卻導致了孤獨感的加劇,因為我們的內心深處仍渴望建立關係。

最後是後現代主義,它拒絕了現代主義的確定性,認為科學並非擁有所有答案。這一觀點雖然有其合理性,但卻導致了持續的顛覆和解構。當人們說「那是主觀的」或「那只是你的詮釋」時,反映的正是後現代的思維方式。在這種思維下,語言變得模糊,真理則被視為主觀或構建的。持續的解構和不穩定,卻可能導致缺乏共同的基礎,讓我們的生活失去方向。

門徒培育的機會

生活在上帝的美好創造中,這些文化故事中的真理雖然存在,但卻已經破碎並與上帝的故事脫節。就像一面破碎的鏡子,這些片段可能在某種程度上有助於我們理解,但同時也讓我們感到刺痛。我們需要將這些真理的片段重新整合到更大的故事和聖經的生態系統中,進入那個關於被造在上帝形象中的美好、真實和美麗的故事。

腦腐的風險是真實的,但福音的機會同樣存在。我們必須認識到,文化故事的力量遠不如我們想像的那麼強大,而上帝的故事則比我們預期的要強大得多。耶穌在文化接觸中的一種方法是說:「你們聽說過......但我告訴你們......」他經常尋求建立文化橋樑,邀請他人跟隨自己,我們也應當如此。順便提一句,耶穌是GOAT(greatest of all time史上最偉大的),是一個意外的驚喜,他在低調地發出邀請;你準備好了嗎?

在這個充滿挑戰的時代,我們需要更加意識到文化故事的影響,並尋求在信仰中找到屬於我們的真理。通過培育門徒,我們可以不僅幫助自己,還能影響周圍的人,共同在這個世代中找到真正的意義。(资料来源:Christian Daily International)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