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只是兩個人的事嗎?

婚姻是神聖之約,不但是男女兩個人之間的約,也是與造物主之間的約,親子之間的約,小家庭與家族,甚至與教
2005 四月 8日, 星期五 22:04

近年同性婚姻引起的關注與行動,如警鐘般敲醒了很多人的社會良知,婚姻這個作為穩定社會的基石已經搖搖欲墜!

事實上,早在同性婚姻「上市」甚至叫價甚囂麈之前,婚姻的指數已頻頻下跌,走勢疲弱,令「投資者」缺乏信心。

婚姻早已失去其神聖的地位和社會的弁遄A變成只是個人用來滿足自己,使自己快樂的工具。婚姻因而成了只是兩個人之間的事,甚至只是個人的隱私,就好像合夥做生意一樣,要合要散,要重組要合併干卿底事?然而,婚姻若只是兩個人或一個人的事,且最終目的是要使自己快樂,那麼異性、同性、雙性、或甚麼性就的確沒多大差別了。

問題是,婚姻從來就不只是兩個人的事!

婚姻是神聖之約

婚姻是神聖之約,不但是男女兩個人之間的約,也是與造物主之間的約,親子之間的約,小家庭與家族,甚至與教會、社會群體之間的約。那裡有關係,那裡就有約;那裡有約,那裡就有愛與責任。婚姻既從神而來,而家庭也需要親族、友人、社會的支持;就必須在這各種的關係中互相貢獻、互相負責。

婚姻不單不只是兩個人之間的事,也同時是神與人之間的約。神設立的婚姻是一男一女(創一18-25)、一生一世(太十九3-9),一夫一妻(瑪二15-16)、目的是要人得虔誠的後裔(瑪二15)。神最初造人,給人家庭與文化的使命,甚至單身的人也當向人類大家庭作出貢獻。婚姻的設計師既是神,違背這設計的個人必受損,社會也必受牽連。

Like Us on Facebook

婚姻不單不只是兩個人的事,也同時是公眾的事!人類社會的繁衍與未來幸福的指標有賴於健康的婚姻、健康的家庭,可惜現代婚姻已病入膏肓。

就說同居吧。根據美國人口統計局2000年調查,由1960年至 2000年未婚同居的男女增加了一千倍。目前第一次婚姻的家庭,超過一半以上是以同居方式開始。而同居的「家庭」中,近40%有稚齡兒女同住。

帶來的社會問題

四、五十年前,未婚同居還不普遍,有人辯護說這是個人的選擇,對社會又無害,何必干預。但數十年下來,同居風氣所帶來的社會問題比比皆是。首先,準備結婚的男女對家庭的承擔愈來愈少,也愈來愈不負責。以同居作為試婚,結婚後的成必v很低,最終常以離婚結束。有資料顯示婚前同居的人婚後離婚的可能性很高。因婚姻不穩定或解散而引起的個人情緒、人際、社會問題自不待言。

最嚴重的是下一代所蒙受的損失與傷害:例如缺乏雙親的家庭能提供的愛、安全與保障甚少;單親(通常是母親)經濟的貧乏影響兒女的教育與成長,也加增了少年罪犯的案例,及青少年的嚴重情緒問題。而政府社會福利金的開支大大膨脹更不在話下了。

釵h資料顯示最有利孩童成長的因素是一個有父有母、穩定和諧的家庭。當男女不能或不願挑起父母的責任,政府就要介入,要求父母作出某種程度的承擔,如贍養費、撫養權;或作次好的安排,如住在兒童之家等。但對青少年人來說,沒有任何的安排能取代父母共在及共同撫養的親情。

婚姻穩固經濟穩定

健康的婚姻能提高社會質素,給成年人機會培養個人的靈性與品格,增進捨己的精神和責任心,更多注意自己的身體健康,學習更成熟地處理情緒與人際問題。穩定的家庭生活有助成年人在職場發揮更大的潛力,作出更大的貢獻。

家庭的責任也能督促男女打好經濟基礎,努力經營事業,儲蓄、保險、及作好各樣有利於家庭福利的經濟安排。有一項調查指出在退休人士當中,在婚人士的經濟狀況比其他種類的家庭高出一倍。由於財富的累積需要時間,婚姻耐久的家庭經濟狀況也最穩定。普度大學(Purdue University)的社會學家於1992年作了一項退休人士調查,發現那些在婚姻旋轉門進進出出的人士,到了退休年齡,其經濟實力比那些婚姻穩固的人士低出63%。這些資料說明婚姻狀況與個人及社會的經濟穩定也是息息相關的。

婚姻只是兩個人之間的事嗎?

獲准轉載自美國中信2005年4月號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