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E-business、E-learning、E-government、E-generation...一大堆\"E\"名字的普及使用,無論誰都會察覺到這時代的新趨勢。有見及此,由世界傳道會舉辦的「東亞區媒體福音工作坊暨會議」中,於7月28日特別安排了一場「E世代與文化」公開講座,邀請香港大學教育學院副院長袁海球博士主講,並由中國研究神學院副教授鄭順佳博士回應。
袁海球博士說,我們處於這資訊時代,會出現一些特徵,例如人們會認為電腦已經很普遍,不再視它為科技;網絡比電視好、生活本身應同時處理多重任務,例如一邊看電子郵件、玩icq、一邊講電話等...此外,有些人已習慣在電腦前打字,不喜歡用手寫;不能接受一個網頁load很久等等,這些都成為了e世代的特徵。
科技是祝福還是咒詛?
通過這場講座,袁博士希望和與會者重新反思資訊年代與基督徒信仰的關係。他分別從日常生活、自我建立、人際關係和群體生活四方面來看。首先,在十多二十年前,電腦只不過是一個工具,但是現在電腦已經成為人不可缺少的部分,人分不清楚工作和作息的時間。此外,軟體的設計要求我們不斷更新,也有些人一天廿四小時開著電腦,這些都直接影響著我們的生活,對我們的人際關係來說,究竟是改善還是損害呢?
袁博士說,根據心理學界1998年作的研究,在不同期間做的調查報告顯示,上網對人際關係的改善有正面也有反面的影響。網絡使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縮短了,但是心靈上的溝通可以嗎?以家庭為例,家人之間的溝通減少了,有些人也視網上結識的群體為好朋友,使聖經鄰舍的觀念改變了。
Like Us on Facebook
最後他說,在網絡上每分每秒都有很多的資訊和更新,聖經也教導我們要心意更新而變化。但是我們要懂得愛惜光陰,而且保守自己的心,「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因此,資訊時代不單是一個沖擊,也可以成為一個機會。雖然基督徒是一個小眾群體,可是我們要在這時代作光作鹽、影響世界,榮耀主的名。
E科技背後的文化觀是基督徒的文化使命
在回應的部分,鄭順佳博士提出了E科技發展之快和影響的深遠,甚至出現了一些廣告,如HP說:\"Everything is possible!\",又如Google說的:\"If I can operate Google, I can find anything.\"人有了科技,鼓吹可取替神的全知、全能和全在,而且人越來越依賴科技,對神的依賴亦相對減少。這些文化在影響著我們的人觀。鄭博士說,科技本身非邪惡,E科技背後的文化觀,正是基督徒應擔當的文化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