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承先啟後,接好宣教的棒呢?適逢2007年為宣教士馬禮遜來華二百周年,逾700位神學生聚首一堂,了解過往二百年中國宣教歷史,展望世界宣教新視野。
由香港神學生聯禱會主辦一年一度的神學生日,已在2月9日於五旬節聖潔會永光堂舉行。是此聚會乃聯同十三間神學院籌辦,主題是「承先啟後話宣教」。
李錦綸博士:中國教會需要建設神學與基督教文化平台
上午的講座是由中國福音會會長李錦綸博士主講是次主題。顧名思義,他先從歷史切入,指出在十九世紀有很多宣教士離開本族本家,前仆後繼到達中國拓荒宣教。到了廿世紀,中國教會慢慢成長走向獨立,本色化成為必須正視的問題。
在描繪中國教會歷史發展時,他提到在文革過後,家庭教會在農村有大規模發展,當時可以暫不用處理從西方哲學和中國文化所帶來的挑戰。然而,面向廿一世紀中國宣教挑戰,他提出中國教會需要建設神學與基督教文化平台,以神學所提供的立足點,評估甚至批判當前社會文化,以致教會能夠對症下藥來回應這些問題。他建議隨著中國社會城市化和人口流動,未來在持續照顧農村需要同時,定必以城市宣教為發展主體。
黎業文牧師:本色化仍是未來一項艱巨工程
回應講員為世界華文聖經學院院長黎業文牧師,他認為中國本色化殊不容易。至於家庭教會的發展,需要更深入且系統的培訓,需要帶領者的通力合作,需要牧養模式的適應,以面對消費主義社會的挑戰、異端的騒擾等。回應李錦綸博士「中國教會需要神學與基督教文化的平台建設」的提議,他認為這是一個好提議,卻是一項「艱巨工程和理想目標」。
Like Us on Facebook
最後黎牧師強調本色化仍是未來一項艱巨工程,需要许多合作力量。
滕張佳音博士:宣教新視野
下午講座是由建道神學院跨越文化研究系助理教授滕張佳音博士主講,講題為「宣教新視野」。她指出宣教的策略、演繹或包裝雖有其適切性,但福音的內容卻是不變。她指出使徒行傳一章8節是有關宣教的重要經文,展示了由近至遠宣教策略,帶出整全的宣教觀念。
提出宣教力量(Mission Force)是由宣教團隊(Mission Team Work)產生,而短期宣教不能代替長期宣教的委身。她最後以回顧馬禮遜來華二百週年,向個人、教會及神學院在實踐和回應大使命方面發出挑戰和鼓勵。
盧炳照牧師:「宣教新視野」是內在對宣教的反省
遠東廣播公司總幹事盧炳照牧師回應說,「宣教新視野」並不是模式,而是內在對宣教的反省。其重點是順服神,是信徒對大使命的回應。
他並指出宣教包括四項基本元素:第一,差遣者是上帝,而信徒的參與是責無旁貸的;第二,受差遣者需要具牧者心腸,因宣教工作不但建立人也建立教會;第三,受差者面向的對象要包括人——華人及非華人。第四,受差任務。